今早一直在酝酿这篇文章,要结合上海之行所学,还有自己的运营经历,列好纲要逐个分析发现,难度系数过高。
恰好群中闲聊中有个小伙伴问我,想想我还是来介绍介绍我家秋叶大叔吧,写这个比较轻松,是自己真正想写的。
自大学以来我很认可一句话:“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虽然一共只和秋叶大叔见过三次,但也默默当作了自己的老师。
一,武汉
当时一个大型活动“全国大学生社团会长论坛”标题党做的不错。当时报名名额已满,我写了几百字的草稿,然后打电话跟主办方聊好久才争取到这个机会,挺激动的。
在武汉的三天也认识了几十个志向有共同之处的小伙伴,虽然现在联系仍然很深的仍有几个。
其中一位演讲分享嘉宾,秋叶大叔,最独特的印象是他的69群,每个群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各自领域的才能,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火花,并且不断换血,每进群一个就踢一个,保持在69人。
很美好的一个事情,直到现在也仍旧心神向往,同时也有想过打造自己的“69群”,但一直没能成功,群内的每个人都要作为输出才能持续运转下去,很难。
二,长沙
后来本学期的11.5号秋叶真的来我们学校了,是某个学院老师沟通的,讲座主题是“时间管理”
我们经常会有太多的突发情况导致我们的计划变乱:
1,整块化时间管理,固定的时间地点做固定的事
比如你可以每天晚上坚持阅读一小时,一年下来你就会多看50本书。
换算下来你会发现也就是一周一本书而已,读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固定的时间地点做固定的事情更大的意义在于——如果你每天没有一个小时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那么你很快会失去对整天时间的控制。
整块化的时间管理要在适应之后才能加量,就好比体育锻炼一样,不能一下子给自己太高挑战让自己肌肉奔溃,把自己压垮。
能养成每天晚上坚持阅读的习惯的时候,就可以试着坚持每天早上也阅读一小时。
你会发现,一旦你开始严格按照某种习惯管理你的时间,你就更容易让这个时间段前后的时间也服从你的管理。
举个自己的例子,我曾有连续七个晚上的行程是这样的,今天也是:
6.00-8.00 看视频or写文章
8.00-10.00 打球洗澡洗衣服
10.00-12.00 坐在床上看书,睡觉
在这一个星期内,对时间的理解,还有内心平和达到了新的高度,愚蠢的我竟然一个月之后才使用这招。
2,碎片化时间,大块化时间中夹杂着很多小时间段
如果你没有意识规划你的碎片化时间,慢慢的你所有的碎片化时间就只能玩手机,你回想一下会发现真的是这样。
在不同环境里场景化,会有无数个生活小细节中多余的碎片化时间,你先要知道哪些地方会有碎片化时间。
再想想碎片化时间中,你能干些啥。你1分钟时间能干什么,3分钟能干什么,5分钟能干什么,10分钟能干什么。
比如在寝室:
1分钟可以收衣服
2分钟给寝室打水or准备下午要带的书
3分钟吃个水果
5分钟整理电脑桌面文档
10分钟抄作业
20分钟清理最近一段时间读书笔记手稿
30分钟分析分析秋叶大叔近期的深度文章
再比如写一篇文章,突然遇到什么事情记录某个灵感1分钟,再一个时间段可以写一篇文章构思框架3分钟,再是随时搬几个相应场景举例穿插到文章框架里面去各5-10分钟,晚上再集中整块化时间把东西全聚集起来成文。
我很多文章都是这么出来的。
有些朋友好奇,我怎么手上总是拿着一本书,确实很多情况根本没时间看,还是个累赘。但我不能确定未来时间段里会不会一段时间无事可做只能玩手机,这会让我很痛苦,所以带本书。
三,上海。
“新媒体营销大课”我作为志愿者接待的秋叶大叔,讲的是“社群”。
前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是《社群营销》书中的,比如,找同好、定结构、输出、巧运营、能复制。当时应证了一句话:如果会读书几十元远比几千上万的培训要好得多。
不过也还有一些书上没有讲过的:
团队小伙伴绑定维度:自媒体矩阵,图书矩阵,课程矩阵,培训师矩阵,讲座矩阵
自媒体矩阵,有25个微信号,其中9个已开通原创,原创的最大好处就是开通打赏功能,真爱就给钱,这远比10w+阅读量而没有产生实际价值更加感动和激动人心。
《社群营销》是和秦阳联合出书,近期又出了个Word教程书,理由是“上课就得配本教材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习惯”
秋叶以PPT著称于江湖,线上教育著称于天下,而课程开发从来都是众包的结果,跟秋叶一起学PPT、Excel、word、职场等等都是拽着小伙伴们开发出来的;
培训是超级赚钱的一个领域,今年秋叶大叔培训了四位讲师,培训来钱比较快,一天可以讲好几万;
讲座,团队内一年接有100场讲座,大叔占80场,还有20场是各个小伙伴的。虽然赚不到钱,但所有人都有一个愿望:分享。成功人士,不在高校做几场讲座,还叫成功人士吗?
有这么一个人带着我,必定“汝剑所指,吾定当全力灭之”,冲着目标就是上呀!
什么是团队管理,构建扩充团队内部维度。
非常简单的道理,要做交叉链接,但秋叶大叔和我们学员之间能彼此关注微博吗?不可能,因为这是一对万的关系,跟学员之间能彼此交换微信吗?不可能。所以要做社群的时候,就要考虑,跟学员之间怎么样把连接的维度搞复杂一点。
以送书为例,秋叶大叔一年会送几万本书,不论是活动运营送书,做作业送书、买课程送书,还是单纯的高校送书,总之就是送书,而不是送购书券。
因为当你收到快递的感动,跟你收到私信有购书优惠券的感动程度,哪个更高?
收快递,有两三次的上下楼的行为,真爱除了给钱,还有一句是为对方付出时间。这个感受是两个维度的;
所有的人收到一本好书,会很激动的发微博,朋友圈,三个纬度。
而秋叶大叔送的书,都是质量较高的书,读完之后,又会晒感悟,感谢大叔等等,四个维度。
所以,要设计高纬度的动作
我和秋叶大叔的接触就这么三次而已,然而为何感情如此之深?
从我和秋叶大叔的关系来看,就知道什么是高维度连接了:
在微博上,秋叶转发过我微博两次半、一次是武汉回来,秀书照《社群营销》+妹纸,似乎很符合大叔口味;
一次是上海之行,我开玩笑说大叔是新一代网红;
还有半次,是长理讲座,我们合照,大叔发在了微博上,然后还有人做成京东白条PPT…
在QQ上,我们共在PPT学员群和新媒体运营宝典群,QQ聊过两次,一次是邀请给我的小伙伴社群分享的事情,当时双十二时间太满,如果我预约说三个月后,应该会答应;一次是在上海我说明早我来接你。
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两次评论留言,其中有一个排行第一
我的寒假实习,鬼脚七自媒体工作室,也是秋叶大叔间接连线,在一个新媒体群里作为福利透露给群员的,然后我把握住了机会。
秋叶大叔在上海说:六度空间理论讲的是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最多六次就可以连接。但是它没有告诉你,90%的其实只是通过一个人连接到的。你要努力成为这些人交叉连接的节点,每个人都会记住:“我是经过你互相连接的”,他会记住你一辈子。我觉得太正确了,我自己也在帮人做连接。
还有秋叶大叔的书,最为推荐《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社群营销》,我身边至少一二十位小伙伴受我影响有读过了吧,并且反馈都超好。
这到底是秋叶大叔最初的维度设计,来跟我产生众多维度的交集,还是我把握住每一个能够与人产生交集的维度?
写至于此,想必大家应该差不多明白了,《你的社群有几个维度》根本不是意在做社群、做品牌,更为重要的是做自己。
顺带一个终极性难题也解决了:怎么做粉丝口碑传播?
这就是,你和你的用户有几个维度的交集?
我是欧阳靖文,想跟你多几个维度
QQ好友已满,加我微信:lianjiek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