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部分:
1.您在群里的昵称:张奋赢 孩子的年龄:15
2.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确定孩子不分班之后的两三天我特别忙,我至少跟四个朋友叨叨了这事,我主要就是问她们咋办?
3.辨识自己那时的感受
跟他们联系之前,我带着点为了孩子的付出感,好像自我感觉心安、踏实了。
4.提出问题:为什么明知道问了也没结果,我却这么热衷于到处去问?
(二)自答部分:
1.在内在理想父母的爱和无条件接纳的关注、观照下,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用身体、动作表达,过程中允许情绪流动:
我:当我觉得一件事很糟糕,我搞不定的时候,我会去跟至少两个以上的朋友去说,有时候说说更无助,却忍不住还要去问这问那。
内在理想父母:宝贝,我看到了你的害怕和紧张,看到你眼里有眼泪在打转,想哭是吗?没事,想哭你就哭吧,放声地哭出来,我会陪着你。
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都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总会觉得问问感觉就是自己付出了很多?
内在理想父母:你觉得有些困惑,你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到紧张和慌乱的感觉的原因是吗?
我:是的,我不希望每次都这样。
内在理想父母:是的,宝贝,抱抱你,可不可以感受一下当你觉得慌乱、紧张和害怕,你的身体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我:当时就感觉这事儿很大,必须去找人请教。
内在理想父母:很好,你觉得自己的胃部和小腹发沉发凉,你愿意把手搓一搓然后放在你的胃部再感受一下吗?
我:我想对它说:别怕,有我呢,别怕。我重复对它们说:别怕,我爱你。说着,我忽然想对自己说:张奋赢,我爱你。
内在理想父母:宝贝,你做得很棒,是的,你越来越勇敢了,你值得被爱,你值得被爱。
我:听到我值得被爱的时候,被肯定的时候,好像感觉自己被看见了。
内在理想父母:微笑地看着我说:很好,真好,看到你这样真的很好,想哭就哭,想吼就吼,真的很好,我很欣赏你,宝贝。
我:感觉平静了很多。
内在理想父母:微笑地看着我。
2.去觉察,让你产生这种感觉时,内在的想法、观念是什么? 是否可以做一念之转?
想法:感觉一件事让我六神无主、很糟糕的时候,我到处问人,让我感觉我付出了很多,我在很努力解决问题。
Step 1:这是真的吗?
不一定
Step 2:这是100%真的吗?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在什么情况下不是真的?
不是,因为很多时候我并没有按照别人的指导去做,甚至我还是按一开始的想法做的,我压根都没听进去别人的建议。当事情真的解决了的时候是才是真的。
Step 3:在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是如何反应?
我会觉得去问人了才表示自己努力了,所以我热衷于找不同的人去问。
Step 4:对对方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让我自己极度亢奋,焦虑,热锅上蚂蚁的状态,对对方应该没有影响,因为对方不知道。
Step 5:把记录下的句子主语换成"我",如果句子出现两个主语,可以互换,是否更接近真相。
感觉一件事让别人六神无主、很糟糕的时候,她到处问人,让她感觉她付出了很多,她在很努力解决问题。
当我站在这个第三方的角度来看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问人跟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逻辑关系。我在问人,在看似努力中,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是个好妈妈,很支持孩子并付诸行动的妈妈。我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Step 6:把句子换成否定的意思。
感觉一件事不会让我六神无主、很糟糕的时候,我不会到处问人,也不会让我感觉我付出了很多,我在很努力解决问题。
3.感觉这种感受背后,对他人的期待
期待能被看见,期待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努力支持孩子的好妈妈。
4.感受这种感受背后自己的真实需要
我需要被看见,被肯定,我在证明自己好妈妈的人设。
5.如果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真实需要,都有哪些方式?能列出来吗?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的时候,我可以看看我做的是在满足我自己还是真的对孩子有帮助。
我问别人是关注解决,还是在关注别人怎么看我。
“我多大了”“我在哪里”“我的目的是啥?”灵魂三问搞清楚。
我是什么样的妈妈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我为孩子做了什么也不需要向人展示。
6.你感受到的对方的感受
与别人无关。
7.对这个所谓的问题现在的感受和看法
我突然明白,为啥平时看似努力却看不到努力的结果的原因了,因为我总是在做给人看。而忘了自己的初心是啥?目标是啥?
关朝磊:
看到不断询问背后的需求,更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想表达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妈妈,或者自己是一个可以听别人话的人(这个需要感受一下有没有?)听人劝吃饱饭,这个观点你内心有没有受此影响?你问人了,但多数时间是不听的,但表象是你很乐意寻求帮助。
你在做的事已经远离了当下,而是满足过去心理的需要。觉察到这一点,后面会越来越“清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