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流爱老师在《关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与历史理解》中说:“从知识的本质上说,“新历史科”主张,历史不是供人接受的标准信息形态,而是一门“知识类型”(a form of knowledge),这种类型的知识不仅有人名、年代和事件,更有其自身的结构,有其核心的概念和技能——年代与时间,相似与区别,变化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史料与证据等。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学生不应只学习“过去实际上发生了些什么”的“事实性知识”,仅仅是去“知道那些事情”(know that);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关于“历史这门知识是如何而来的”之“程序性知识”(procedures knowledge),去知道“如何知道”(know how)。毋庸分说,“事实性知识”主要是人名、事件和年代等,“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核心的概念和技能。在这知识的二分法里,相对于前者来说,后者是深层次的,它强调熟练理解过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连续与变迁的相互关系,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的多元因果等;也强调理解历史知识产生的过程,历史叙述和论据的构建,证据的运用,以及各种互有分歧的历史叙述的本质。这深层次的学习目标成了历史教学的最好归宿,免得落入历史文本的单调性、教条化传授,致使教学实践违背历史学科的核心精神。”
从郑老师的这段话中可知:英国的“新历史科”注重的不仅仅是知道那些事情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些知识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知识”。反思我们今天的高考不是也特别注重程序性知识吗?今年数学高考题考查了沈括的会圆术的由来,历史高考题也考查了红绿灯的由来等。
从“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视角来反思我们今天的教学,我们其实更注重的是“事实性知识”,我们错误的认为补充更多的知识,将知识讲的深和细就是高考的要求。其实这仍然是在“事实性知识”的窠臼里打转,忽视了高考对“程序性知识”的考查,我们得重点关注知识是如何来的,为此审辩式教学“七步式追问法”其实就是我们攻克“程序性知识”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