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一整晚略带哭腔的“我不想让恬恬妹妹走~不要让恬恬妹妹走~”碰触到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姐姐妹妹相处的温暖瞬间一幕一幕在眼前浮过~
恬妹有两个姐姐,舅舅家的洋洋姐姐4岁半,小姨家的妍妍姐姐4岁。恬妹出生的时候,两个姐姐就像恬妹现在这么大。姐姐从小便有超同龄孩子的成熟,一周岁左右可以蹦两字词汇;21个月上托班时,可以清楚明白、声情并茂地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当然,家里的事在老师那里也没了隐私。老师喜欢拉她在身边聊天(因为全班可以顺畅无阻地交流的孩子只有这么一个),并任命她做小班长执掌班政大权。
恬妹的到来激起了姐姐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巨大的母性潜能。从此,两个姐姐便有了一个有血有肉、能哭会笑的活娃娃。把屎把尿、喂奶喂饭、穿衣戴帽、陪玩哄睡,做得津津乐道、有模有样……
待到恬妹能够与之交流互动、调皮捣蛋了,恬妹之于姐姐除了作为大玩具一般的存在,又多了一个角色——伙伴。既然是伙伴,就免不了会有矛盾摩擦,可是,幼儿园里叱咤风云的姐姐,面对恬妹却是无底线地忍让、迁就与呵护。
恬妹一周岁时有过这样一幕:恬妹乖乖地在小车里发呆,一个姐姐专注地给妹妹穿鞋,另一个姐姐立在旁边耐心地指导,画面温馨唯美……末了,妹妹许是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兴奋地抓住姐姐的头发,姐姐梗着脖子不一动不动,另一个姐姐劝说妹妹松开“毒手”,待妹妹终于松手后,姐姐温柔地说“不要抓姐姐啊~姐姐疼~恬恬,记住了吗?”
有一次在游乐场,姐姐妹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小房子里玩,恬妹把一个大哥哥搭的积木弄乱了,姐姐马上上前道歉:“哥哥,这是我妹妹,她把你的积木弄乱了,对不起!”“看好你妹妹啊!”哥哥厉声提醒道。过了一会儿,“熊孩子”恬妹又给人家积木碰乱了,几个哥哥姐姐拂袖而去,留姐姐妹妹手拉手站在原地随风凌乱……良久,姐姐转头面对妹妹安慰道:“没事、没事,姐姐陪你玩~”(姐姐,此时不是应该有指责和批评吗?)
姐姐对妹妹温馨相处的模式感染并影响着妹妹,让妹妹也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孩子。有一次,三姐妹在客厅里玩,妍妍姐姐被恬妹惹生气进房间了,嘴上嘟囔着“不跟你玩了!”恬妹悻悻地站在那里半晌,手足无措。哥哥提醒道:“恬恬,跟洋洋姐姐玩去!”恬妹走到洋洋姐姐身边,小声说:“洋洋姐姐,妍妍姐姐生气(了),我们进去看看吧!”(恬妹,你不是应该听哥哥的建议过来换玩伴吗?)
两岁的恬妹与姐姐的互动更自主积极也更个性鲜明了,姐姐对恬妹的角色的定位更倾向于小伙伴了,甚至会跟恬妹表现出生气、不满、嫉妒等情绪了。但是,不变的是恬妹对姐姐无以复加的依赖与崇拜。
两天不见妈妈不会吵着找,睡醒觉不见姐姐会不停地叨叨“我想找姐姐~我要找姐姐~”(我是该欣慰还是难过呢?)。姐姐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即刻copy。姐姐掉了鞋要穿鞋,她会故意把鞋脱掉再穿上;姐姐尿尿,明明没有尿也要蹲下来挤半天,居然也能挤出几滴;姐姐上舞蹈课,跟在后面认真投入滴手舞足蹈(老师感动于她的“刻苦好学”,居然特准其入内免费学习);不喜欢吃的青菜,只要是姐姐在吃,立马变身美味抢着吃……明明自己的妈妈在眼前,却追着小姨喊妈妈,因为姐姐这么叫,遭到姐姐抗议后,自己发明了两全叫法——“小姨妈妈”,并自豪地声称“我有两个妈妈,小姨妈妈和这个妈妈!”
姐姐,有你陪伴的童年更美好姐姐在恬妹心目中已不只是姐姐,她还是妈妈、是老师、更是偶像。因为有姐姐,恬妹进游乐场不再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妈妈/爸爸陪”了,而是跟着姐姐一起商量着玩什么、怎么玩;因为有姐姐,恬妹的语言发展突飞猛进,虽然有些话只有姐姐听得懂;因为有姐姐,恬妹不再霸道地说“这个给我”,而是小心地询问“姐姐,我也想玩这个”;因为有姐姐,恬妹学会了说“我跟姐姐分享(着)吃,我跟姐姐一起玩……”
出街的画面,因为有姐姐同行,似乎变得更拉风了;成长的点滴,因为与姐姐同框,好像变得更温馨了;纯净的童年,因为有姐姐相伴,一定是更精彩的……
姐姐,有你陪伴的童年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