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孩子究竟背负了多少——写在观影听书后

我们的孩子究竟背负了多少——写在观影听书后

作者: 上午咖啡下午茶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15:05 被阅读0次
    我们的孩子究竟背负了多少——写在观影听书后

    这注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听樊登老师讲《被忽视的孩子》,接着看了电影《少年的你》。然后就思绪万千地开始沉重了。

    书,是讲童年创伤疗愈的。电影是讲校园欺凌的。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让我们的目光开始关注童年,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回顾每个人的童年,其实都或多或少地被父母忽视,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伤疤。于是,这些年有许多书籍讲关于原生家庭,讲关于原生家庭中孩子成年后的创伤疗愈,也有许多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问题,希望摆脱那个模式,给自己的孩子另外一个原生家庭,当然无可避免地会造成另外的一种伤害。

    于是我们在原生家庭的怪圈里兜兜转转,最后发现一切根源其实在“我”。是的,“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我们可控的只有“我”,除此之外,我们无能为力。

    就如电影里的那些或大或小的孩子,他们承载的,绝对不仅仅是学习成绩那么简单的事。他们首先应该学会面对、学会解决的也应该是“我”。但是没有,来自学校、社会乃至家庭的种种,让我们的孩子们背负着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背负的沉重。

    刘北山的母亲,因为自己无法独立而弃子嫁人,她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具备完整人性的女人,把自己依附于他人,依附于男人,不惜抛弃儿子以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说起来她就挺悲情的啦。

    刘北山,父母离异,母亲无力抚养他,十三岁的年纪被母亲抛弃,独自一人在社会上厮混,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偷,去抢,去做他那个年纪能够做的维持生命的种种。整日里打打杀杀、提心吊胆。现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他在那种境况下还能做些什么?想来想去,想到的就是绝望,因为,他真的什么也做不了。能在那种境遇下伤痕累累地长大,他已经足够幸运,我真的无法苛求于他。他,难道不是一个悲剧?

    魏莱,那个丢了命的女孩。她是在一个富足家庭长大的女孩,可是为什么人性被严重扭曲?她背后的家庭是一个绝对拜金的家庭,父母崇尚金钱,认为有钱就能摆平一切,做任何事都需要脸面好看,女儿高考成绩不理想,父亲能半年不跟女儿说话;女儿实施校园欺凌,母亲却当着女儿的面一味强调自己无责,强调更多的是学校、社会的责任,即使老师为此事离岗都无动于衷。所以,这个家庭整个是扭曲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被扭曲了。乃至到最后,因为那种优越感而白白丢了性命。一个花季少女,她固然有她的可恨,然而,她难道不也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吗?她为什么会做那么多出格的事呢?无非就是想被看见,被关注。

    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有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无论好人坏人。好人做好事,是为了归属感与价值认同,坏人做坏事亦然。

    再说到主人公陈念。从头至尾我都替她累得慌。她是插班生,插班生到一个新集体中,而且马上高考的班级中,那种资源被你分一杯羹的怨毒会无形中影响身边的其他同学,所以她无法很好的融入。加上母亲为躲债东躲西藏,家中每天充斥着那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她在扛,一个人努力地扛,还要心无旁骛地复习备考,甚至不敢交朋友,拒绝友情。为什么?不就是她不仅仅是她,她还有她背后的家庭、父母和生活吗?真的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阳光下的。

    还有父母动辄打骂的女生,父亲无法节制的男孩……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会有意无意地注意身边走过的那些行色或匆匆或从容的学生的脸庞。如果是结伴而行,他们通常都是开心的,愉悦的,独行的孩子们的脸上往往没有笑容,也没有表情,哪怕明天就要高考,看他们的脸,绝对的云淡风轻、波澜不惊,那每一张脸背后的内心,真的那么平静或者快乐吗?

    每个孩子都在用他们的方式理解着父母,在学校被批评了,一笑了之;在学校被欺负了,咬牙忍之;心里不痛快了,独自承受着;被老师冤枉、走在路上被车撞一下……我们的孩子们担心父母会担心,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扛下来了,只要不是严重到必须让父母知道,他们的第一选择是沉默,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化解。

    几天前一个母亲打电话求助,说开家长会时才得知,孩子自从初一入校起,就没有参加军训、没有跑操、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当时的她大吃一惊,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她干脆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班主任说,孩子说自己的腿受伤了,她蒙了。这位母亲为了给我证明孩子没受伤,给我举各种事例,讲她和孩子一起做什么事情时,孩子有多迅速,根本没有受伤,家长会前两天,她还因为赶时间,跟女儿一起飞奔过,她也压根不知道孩子腿受了伤,也看不出任何孩子腿受伤的迹象。这是一个焦虑的妈妈,说到孩子就会激动,说不上几句话就会说到孩子的学习,尤其离不开孩子最不擅长的数学。孩子自己并不觉得那是个问题。班主任在家长会后的反映,让这位母亲几乎奔溃。好在她及时觉知自己可能会失控,于是求助于我。在我的建议下,她回家跟孩子平心静气做了沟通,孩子告诉她腹股沟那个地方好像拉伤了,一次下楼梯时摔了,没敢跟她说,怕她担心,也怕她唠叨……第二天带孩子专门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韧带拉伤,需要静养。要知道,这个迟到检查是孩子摔下楼梯两个月之后才进行的!两个月之后医生还是建议要静养,可见当时有多严重,即使那么严重,女孩还是选择独自面对,并没有去打扰母亲,并且还配合母亲飞奔着赶时间……听着电话里母亲带着哭腔的诉说,我真的替那个女儿难过和委屈。这次打电话时的妈妈,话语中充满了自责与懊悔,我庆幸她的觉知,我相信她明白了许多,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是的。我们的父母现在眼睛盯着的,只有报告单上的成绩,完全忽视成绩之外,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然后就是丢给孩子一个忙忙碌碌的背影。还要不停给孩子灌输:我这么辛苦全都是为了你!你考不上好大学如何对得起我?一个“忙”字便成了许多中国父母疏于自我成长的最好的借口。在中国,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恰恰是众多的家长们,这一点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做父母的总是在说自己的辛苦,自己的不容易,真的了解孩子吗?真的知道孩子有多少委屈?多少伤心?多少坚持?多少不容易吗?知道孩子会失眠、会焦虑、会抑郁吗?知道孩子们甚至比我们更加压力山大吗?

    整个社会都把孩子们物化了!影片中高中生跑操时喊的那些完全罔顾人性的口号,忽视了那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小在弱肉强食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还能指望ta们会有同情心?同理心?会孝悌、仁爱吗?现在的孩子们,其实他们每一个都背负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期待,来自父母的、学校的……他们作为人的需要被忽视,甚至被漠视,像一部巨大机器上的零件,被操纵着不停地转动,没有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不断转动,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并没有几个清楚明了。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地被动前行,所以才有了高考后问孩子,想去哪里上大学?答曰“不知道。”想上哪所大学?不知道。想学什么专业?不知道。甚至有些孩子拿着成绩单给父母,说:“我给你考了这么多分,你看报啥学校吧。”

    这学期接了一个新班。大约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或者是因为快退休了的缘故,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我觉得这五十七个六七岁的小孩子似乎触动到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虽然有时候会吼他们、凶他们,我的要求也依旧严格。但是,我会跟他们认真的聊天,看他们活动时,我会会心地笑,放学时孩子们跑到你面前认真道“再见”时,我也能感受到孩子们对这个看起来并不和善的老师的信任与依恋。这应该就是一种情感连接。当有这样的情感连接之后,教育才能真正发生在心与心之间,我才能真正影响到这些小孩子们。

    看电影的过程中,郑警官的一句话令我震惊:“……一群孩子打死了一个同学,事后审问的时候,这些孩子说,他们并不知道那样打会打死人……”这话让我不断反思,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今后究竟应该如何立德树人?是真正的树人,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我希望我的学生至少知道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珍惜、尊重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尊重任何一个生命,哪怕是一株植物,一个动物,遑论一个人了。

    真心希望我们的教育回归到人的教育上来。学会做人,学做好人,等每一个孩子知道好人是什么样的时候,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人的时候,知道向好向善的时候,再来谈学习文化知识,再来谈学习成绩。《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这个理啊!让孩子首先成人,成为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给家长长脸面,给学校争取各种率的机器。给予孩子积极的期待,耐心等待花开有声的一天。

    当孩子能够从家庭中汲取足够多的能量,才能有力量迎接扑面而来、猝不及防的成长。家庭教育真的应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父母的学习也真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法律只是底线,是无可奈何后的最后一道防线啊!

    好在已经有很多父母的觉醒,好在也有很多教育者的觉醒,好在还有舆论的觉醒,好在还有我们愿意为之努力,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声音,觉知已经开始,改变已经发生。愿与天下所有的父母、老师共勉!我们一起担负起树人的百年大计。为此,我愿意继续努力!

    好运,我们的孩子!好运,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孩子究竟背负了多少——写在观影听书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孩子究竟背负了多少——写在观影听书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mp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