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快到3月8日了,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叫《当这个世界不太“平”》,大致讲的是当前社会男女的不“对等”和女性应该持有的态度。
成为自己心里的女神我想起了近三年前怀老二的时候,我大着肚子,第二次因为怀孕而体重增长了二十公斤。我半感慨半开玩笑地对先生说,为什么不能男的怀孕生小孩,女的只提供一个细胞?他的回答是,这样的话,男的就变成了女的,女的就变成了男的,世界还是一样的。我当时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明白自己多年来一直愤恨的男女不等,其实是有点“为什么我不是个男人”的心思,而并非真正地去思考一种平等。如果再继续追问,为什么我不期待真正的男女平等,我想是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明白和接受男女之间的不同。只要是不同,就不会有纯粹的平等(一对一的比较),所谓平等,也不过是相对而言。
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决定了我们的不同。我们甚至拥有不同的大脑。两周前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女性如何提高自己谈判技巧的培训,讲师给我们看了两张用医学仪器拍的安静状态下的男女大脑的图像。图像显示,男性的大脑大部分都是不活跃状态,而女性的大脑大部分却是仍然活跃的。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就是无法相比较的,两种不同的生物。
成为自己心里的女神但是生活的难题在于,这就是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女性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不管是默大娘还是脸书女CFO,她们作为女性走上顶尖的位置,但是行事风格却是男性的。前一段时间正好在读Sandberg写的“Lean In”,她在书里非常鼓励女性站出来在职业的丛林中去与男性较量,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丛林里的奋斗法则。
我想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我只是更多地思考我想要怎样地在这个世界存活。我追求自己的独立,有自己的工作。除了家庭角色之外,我还渴望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可是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也使得在职场中,不进则退,不求前进的人,会时常担忧自己的工作位置,所以在工作中,我很努力。可是在这个传统的汽车行业的德国公司里,男性绝对是主导,能做到部门主管的女性屈指可数,如果是开发部,那我更是没见过没听说过。作为一个外国女性,要想有个人发展,要想胜任管理工作,只能向德国人,而且是德国男人的行事风格靠拢。
成为自己心里的女神其实只要自己努力,总是可以看到结果的。我曾经参加了公司内部的针对经理人的考核。为期两天,考核内容是个人演讲、完成两个小组任务和进行一对一的模拟批评下级的谈话。考核的主要人员是一个这方面的专家和两个公司里的高层领导,他们会全程观察每个人在各项练习里的表现并当场给出反馈,而六个小组成员互相也都给反馈。这九个人里,我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外国人。但是他们给我的评价里,充分肯定了我的领导力和对场面及谈话的掌控能力,尤其是多次说到我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观点并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没有提及我是外国人以及是女性的因素。我很为自己自豪,我觉得十年来自己确实努力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而这一切都被肯定了。
但是很快,我又进一步地想了很多,女人的大脑就是活跃嘛,总是想很多。我觉得自己得到这些男人们的认可自然是好事,但是这也说明,我的思维及行事方式已经很男性化了,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在职场里面努力强悍地跟德国男人进行“脑力掰手腕”,那么在家里呢,我想做一个平和的妻子和温柔的母亲,还能做到吗?就算只是在职场里面,我真的要成为一个有着女性外表却有着男性思维的人吗?为什么我不可以保留女性的优点?
非常凑巧也非常幸运的是,到了那个考核的第二天下午,快结束的时候,其中一个组员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我是这屋子里唯一的女性,我的声音本身就比他们调子高,我的特质也与他们不一样,其实我可以用女性特有的魅力更有效地掌控在场的男人们以巩固自己的领导性地位。这无疑是另一种鼓励,也开阔了我的思路。我其实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在思维和行事上不断地接近男性,尤其是如果这会带给我困扰的话。我完全可以保留一些原本就是美好的女性特质。另外一方面,如果为了职业的发展,而变成一个自己并不想成为的人,岂不是得不偿失?
成为自己心里的女神这个世界不是“平”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选择保有自我。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作为女性,总是会承受各种由自己的性别而带来的压力和困扰。我周围的女性朋友们,不管是职场女性还是全职妈妈,每个人都在强悍地抗争着人生的各种压力。我只希望我和我的女性朋友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为此而坚持,就做自己心里的女神——祝大家3月8日女神节快乐!
作者简介:
德国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留学旅居德国17年,在德国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担任项目经理近十年,目前担任一项全球性大型项目的高级项目经理。育有一女(四岁九个月)和一儿(两岁半)。业余时间里喜欢阅读、观影、烹饪、烘焙和集邮。摄影历史有20年,但是技术与器材一直不求上进;滑雪已经实现了阿尔卑斯山“红与黑”;羽毛球一直处在“羽过拔毛”的阶段。有些可惜,旅行及游记暂停在了生娃之前,有待重新启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