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一个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故事,同时也记录了伊斯坦布尔的生活画卷。大概贴近生活又看到生活的小人物,更适合我的阅读感。
故事概要:
1、 故事主人公麦夫鲁特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贩,他的父亲靠沿街卖酸奶,他自12岁跟父亲进城后在课余时间也帮忙叫卖,父亲教导的做人做商的守则他牢记在心。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靠小贩经营维持不了生计,他也需要其他工作的收入,不管是餐厅经理还是抄电表员、停车场收费员,但他感觉最踏实的还是挑担走街过巷,每天晚上沿街叫卖钵扎才是内心自由的他,其他的职业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有违他内心的道德守则,虽然其他人都在那么干,但为他是种煎熬,他也不涉足其中。而晚上挑担走在这个城市(伊斯坦布尔)夜幕下的一切才是他从小所熟悉并喜爱的城市,所以最后的生活虽然不再需要他卖钵扎维持生计,他也每晚出去叫卖。
2、 麦夫鲁特的婚姻,他在他的堂兄婚礼上一见钟情了嫂子的三妹,并且不断给她写情书,然后两个小年轻私奔了,但是最后他发现跟他私奔的并不是三妹,而是二妹。但是作为男人他还是负责到底,并一起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虽然物质不富足,但老婆和两个女儿是他的寄托,他也不像其他男人那样打老婆,是位温和的男人。他也渐渐淡忘了私奔错人这个事,甚至有时候觉得这情书就应该写给他现在的老婆的,而不是她的妹妹。原来他的另一个堂兄弟也看中了三妹,更何况姐姐未嫁,妹妹怎么可以先嫁呢。所以在他打听名字的时候,告诉了他二妹的名字,命运就这么让他们相遇并相守,然而他的妻子死于私自堕胎。虽然故事的最后又把三妹安排在他身边,但是最后的最后他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前妻,虽然写那些炙热的情书时,他心心念念的确实是三妹,而最终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还是不能被替代的。(在他们国家私奔很正常,过后只要亲吻岳父的手就可以被原谅,当然啦哪有当父亲的会跟自己的孩子怄气呢,还不是希望孩子过的好)作为他私奔的回报,他的二女儿也跟人私奔啦,因为在他们那个国家,要不被人看中直接上门来提亲,要么怕家人不同意,直接跟意中人私奔,至于那些推销不出的姑娘才劳驾媒人的。
3、 麦夫鲁特的爸爸和伯父刚进城打拼的时候,在一个山头靠圈地然后迅速盖起房子,等国家政策一到,靠村长的红头印章就可以把白条换成地契了,所以他的爸爸和伯父也这么干,等最后他们那个山头可以拆迁的时候,他爸爸的白条上也有两位姐姐的继承部分,他伯父告诉他,可以帮他把爸爸的名字直接改成他的名字,这样家产都是他一个人的了,而且他的姐姐们一直都在乡下,城里的房子理应都是他的。但是麦夫鲁特并没有这么做,该是姐姐们的就是姐姐们的,对于物质的坦然和豁达。
感受:
1、 这些平凡的人生故事,就像讲述我们身边的人那样,或者说像我们的祖辈们那样,他们一生劳作,靠着自己的双手。我长在小渔村,生活的环境就是那么朴实,现在回家路上碰到那些上了年纪的,都会用慈祥的声音叫我。我偶尔也听他们的故事,为他们来说人生阅历和经历的事那么远又那么近,为我们来说那么远真那么远。但这就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人的一生呀。
2、 看主人公的婚姻,以及他最后确认自己最爱的还是前妻,所以为以前的媒妁之言的婚姻,其实最后也会有爱情的成分,只是生活的琐事让人分不清是亲情还是爱情还是习惯。所以有一部分的爱情也会在具体生活中得以升华。至于私奔这事,从最后他们都会被原谅看出,虽然社会对女孩的地位很低,但他们父母其实还是很宝贝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女孩们的父母亲多希望她们幸福呀,看着他们冲破传统的束缚,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内心何尝没有一丝丝骄傲呢。
3、 现实中很少有人可以对金钱、物质抗拒,见过太多的兄弟姐们因为拆迁、遗产大打出手。
是金钱激发了人内在的欲望,还是欲望吞噬了人性?
是物质看人看清了人的原始,还是人的原始被物质还原?
何时看透、看轻这些时,往往是在人的弥留之际,短暂和无法留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一起看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