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用来读的,不是装饰品。
读了就可以处理掉。
——摘抄自《100个基本》
自从进入知识付费年代之后,整个社会的人都开始浮躁了。
好像不看书,就low了。
可是,看的书越多,越浮躁呀,不是吗?
最近网上在传一篇文章,批判罗胖子的。(不点评罗胖及其“得到”、“罗辑思维”)。
罗胖引领了知识付费的浪潮之巅,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进入人工智能社会,人类该如何学习呢?
知识付费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
能不能学到知识,真的不是付费不付费的问题了。
正比如我们上大学,付了那么昂贵的学费。
但真正学到知识的,有几人?或者换个说法,在学校里面学习到有用知识的,有多少人呢?
有的人,就是付了再昂贵的费用,也不见得学到知识。
有的人,不用付费,也能学到知识。
更有佼佼者,不付费,ta能让不爱学习的你来付费。
今天翻了《100个基本》,刚好瞄到了开篇的那段话。
不仅反思,进入知识大爆炸时代之后,我们都怎么读书的?我们都读了什么书呢?
书看得越多,囤得越多。
不是在珍藏书,而是每次在读一本书,还没读完,又有一波新书滚滚而来。
然后周边会有很多声音告诉你,要财富自由,要做职场达人,要平衡家庭与事业,要教育好孩子......必须看什么什么书
不管你怎么屏蔽,那道声音总会告诉你,新书来了,快买回来看吧。
当然咯,如果你不看书,会有很多人告诉你:我们可以“读”书给你听。我们也可以“拆”书给你看。
知识付费的年代啊。
其实今天写这篇文,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松浦弥太郎说的后面一句“读了就可以处理掉”。
书是用来读的,读完了,吸收完了书本的内容,这本书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我们可以着手处理这本书了。
书,还是要自己认真看。看完了,就处理掉吧,或送人或闲鱼或捐赠,不建议随便丢弃。
书,也是有生命的。
最后说两句:
写这个短系列,没有什么目标,行文不会严谨,结构也是松散的。看看能坚持多少篇。
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
好好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