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伪心理学说不读书
为什么“巨婴”这个词能击中那么多人的痛点?

为什么“巨婴”这个词能击中那么多人的痛点?

作者: 第五因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18:59 被阅读2392次

    前段时间武志红先生推出了他的新书《巨婴国》,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巨婴”这个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各大媒体和朋友圈的广泛传播,罗辑思维拿出一整期节目为该书进行背书。为什么“巨婴”能击中那么多人的痛点?

    简而言之,是因为巨婴这个词点燃了你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这NM说的就是我啊”,也可能是“好想把这本书甩到那个巨婴脸上”。当前民众喜欢的就是简单粗暴、直指自己内心盲点的情绪。民众不关心,也没时间关心这个概念有没有科学研究支持,所以尽管有人给《巨婴国》差评,不影响巨婴这个词的广泛传播。

    下面具体来分析下原因。

    1. 人的因素

    • 武先生是一位成功的畅销书作家,因此他在如何写一本让民众喜欢看的书方面自然是颇有心得,他的新书出来也有一定的信誉基础。
    • 武先生有多年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经验,他也知道如何在网络上增加自己文字的传播广度。
    • 武先生有心理咨询的大量案例,他确实发现了不少人共同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心理学家的头衔与北大的学历,这算是专业上有一定的背书。
    • 罗辑思维用了一期节目来解读武先生的新书,不遗余力的传播巨婴理论。罗胖一上来就引用了武先生自己对该书的评价,“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这算是知名知识大V的背书。

    综上所述,这个概念来自畅销书作家兼“心理学家”的一本重点宣传的新书,并得到了当前知识大V中很有影响力的罗辑思维的强有力推广,这就保证了这个概念的影响力下限不会太低。

    2. 书及概念本身的因素

    武志红先生的《巨婴国》及其在书中提出的巨婴概念,非常符合现在爆款文字的各项标准,这是导致巨婴这个词能够击中很多人心理深处的核心原因。

    巨婴国封面.jpg

    比如,标题及封面设计

    • 采用了一个能引发新奇情绪的标题:巨婴国(读者会想:什么是巨婴国)
    • 给出了一个让人困惑、好奇、激动甚至恐惧的结论: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读者会想:凭什么这么说,为什么)
      这一切特征也都特别符合《文案训练手册》中所提出的标题设置的原则:写出一个不正常的标题。这能让读者在那么多书中看到此书时有打开的欲望。

    黄章晋老师之前做过一个分享,讲的是大象公会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里面提到一个套路,我觉得武先生用的也挺好

    图片来自知友 陈一斌 ,如何写一篇10万+的微信文案? - 陈一斌的回答 - 知乎侵删

    黄章晋提出:

    • 要想传播广泛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受众熟悉的例子或事物,使之获得重新的解释;
    • 熟悉的概念以难以预期的形式出现在熟悉的情境中最容易获得传播。

    武先生就是这么干的,巨婴理论就是用一个大家熟悉的事物——婴儿,赋予它新的意义——巨婴,使之获得重新的解释(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并且击中了很多人的某种情绪(比如,讹人的老人是巨婴,妈宝男是巨婴,控制欲强又啰嗦的父母是巨婴)。

    **《文案训练手册》中也提到,

    永远不要推销产品,推销概念,产品会更新换代,会变化,但概念会长久”。

    武先生显然善于创造概念,他在序言中提到

    ……这些人的故事汇总在一起,让我有了一个概念“中国式好人”
    ……再之后,我发展出很多“中国式”的概念
    ……随着“中国式的”概念与认识越来越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变,也将呼之而出。
    终于,到了2012年的年底,看电影《1942》时,一个清晰的概念跳了出来——“巨婴”。
    电影中一个镜头:军需官去妓院,老鸨给他安排“东家”的女儿,他将要上17岁的姑娘,却大喇喇躺在床上,要女孩像个老妈子一样先伺候他。这一幕让我觉得很是恶心,也因他肥头大耳,我联想到,他就是一个巨婴而已,要一边吃奶,一边做性事。
    ……这个概念一形成,我随即有了一个强烈感慨:天啊,巨婴,好像是我们大多数国人的共同写照,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这个概念一形成,再去理解各种经典的中国社会现象,就容易了很多。

    来源:武志红自序:人性是什么?《巨婴国》是我思索21年的答案

    不过,如果你读的够仔细的话,就会发现“巨婴”这个概念并不是心理学家研究出来的,而是武先生的一种领悟或者反思出来的。他是先从部分现象中领悟出了这个概念,然后再拿着这个概念去找各种现象进行解释。那这个概念是那些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吗?有没有其他原因导致了那些现象?在众多的原因中这个概念所到起的作用又有多少?武先生似乎不关心这些问题,至于读者就更不会关心啦。

    然而,这些其他的解释显然是不可回避的。我就可以给读者来演示一下,同一现象如何用不同的理论体系来解释,都能看上去很有道理。比如,巨婴这个概念,之所以能击中那么多人的痛点,还可以用符合沃顿商学院教授乔纳·伯杰的书《疯传》中所提出的传播六大原则——S.T.E.P.P.S 来进行解释

    图片来自知友 直树桑的文章 TA们靠这些技巧写下了风靡朋友圈的文章
    图片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拿着武先生的概念来一一对应了。

    因为不能排除对社会现象的其他更有力的解释,拿着巨婴理论来解释问题,很容易陷入到互相贴标签的无效争执中。但这恰恰成为巨婴理论流行的另外一个因素,因为它为人们骂人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标签,而且这个标签还因为有“心理学家”背书,可能还比“直男癌”、“女权婊”这些标签更高大上一些。你看,罗胖就很擅长用这个标签:“如果你以后再说这种跟你实际利益无关的人是在打脸的话,你一定要清楚,你就是巨婴! ”

    ————————————————————————————————————
    最后说下,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观感:如果武先生的这部作品,没有用“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这类的宣传语进行标榜,我想各种理性派的读者们也不会纷纷上来质疑了。毕竟,借用了心理学家的科学称号,借用了系统性的科学法则,就得经得起科学界的同行评审,不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巨婴”这个词能击中那么多人的痛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sm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