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昆明云南师大实验中学门口,一名匪徒挟持一男孩,造成1死7伤,后来,匪徒被警方当场击毙。
这件事被公布之后,网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谴责匪徒没有人性;还有一种是说警察应该给匪徒发声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击毙他,毕竟“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近年来特别流行,在昆明这件挟持案发生之前,我也挺认可,觉得确实不能随意评判他人的行为,毕竟我们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才会选择现在这样的行为方式。
但在这起事件上,这个匪徒纵有多少委屈,也不是他挟持、滥杀孩子的理由,这群孩子是无辜的,他受了多少委屈,并不是这些孩子造成的,如果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那这些孩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这两种想法一直在我脑子里徘徊,竟然谁都说服不了谁,一时之间我觉得特别混乱,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去评判一件事了。
有一天,我看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新书《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意外从书里找到了答案,瞬间豁然开朗。
稻盛和夫先生被誉为“经营之圣”,但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自幼家境贫寒,幼年得病,考试落榜,恋爱失败,找工作也不顺利,但这些坎坷的经历并没有打败他,反而给了他更多的力量。
从27岁开始,他的人生开始开挂,先后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在78岁高龄,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让濒临倒闭的日本航空起死回生,扭亏为盈。
他一生经历了三个行业,跨越了不同时代,都非常成功,可以说是日本一位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
在《心》这本书里,稻盛先生表达了他毕生的信念: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让它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换句话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回到开头困扰我的那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稻盛先生认为,我们在判断事物时,不应该以得失,而要以“善恶”来判断事物,把“善心”作为判断、决策的标尺,他把这个行为叫做“贯彻正道”。
稻盛先生的话,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昆明的劫持事件中,匪徒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伤及无辜的事情,就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我想,“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是希望我们不要妄自评价他人,但它也应该是有一个底线的,而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套用这句话,否则,杀人犯杀人总是有理由的,所以就可以随意杀人,那这个世界岂不乱套了?
“贯彻正道”,在稻盛先生看来,是即便逆风扑面也要坚持去做的一件事。
他说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总是一有机会就教育他们几个兄弟姐妹: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独处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看到的时候,也要知道‘神佛’正在看着自己,所以行为要端正。一时心智迷乱,想做坏事时,就要在心里念诵‘神在看我’‘神在看我’。”
一直以来,他就按照母亲的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就算会让自己利益受损也再所不惜。
他刚工作时,是在一家陶瓷公司做个研究精密陶瓷的技术员,后来因为独自开发的新材料获得成功,被提拔为部门主任。这个部门是新成立的,任务是用这种新材料生产产品。
其实他去开发这个材料,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他入职时,这家公司的状况就已经很差了,和他同期入职的很多人都离开了,他没有走,也是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
决定留下来以后,他就干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发上,吃住都在公司,一心扑在工作上,最终新材料研发获得了成功,也给公司带来了利润,成为全公司唯一盈利的部门。
当时公司有很多人都在混日子,混加班费,他完全可以这么做,但是他觉得这样做就违背了自己的信念,所以并没有随波入流,而他当时不过二十多岁。
虽然当时的他很年轻,但却有坚定地信念,他觉得同事们不好好工作,只会让公司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因而,只要看到不认真工作的人,就会严厉斥责。
尽管他的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不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说:“即使前路再难,也绝不迂回”。
他这样的态度引发了工会的不满,他和工会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被工会围攻。有一天晚上,还被几个工人围殴了一顿,工人们以为这样他就会害怕了,可没想到,稻盛和夫还是一如既往。
后来,他决定离开这家跟自己理念不和的公司,并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京瓷。在京瓷,他一直坚持着将“做人的正道”作为经营的圆点的原则,虽然在创业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终于把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步步变成了世界500强。
稻盛先生这种不以得失,而是把是非善恶作为一切判断和行动的标准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声,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事情损害了我们的利益,让我们受到了损失。
稻盛先生说,人生其实是非常单纯的东西。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在每天的生活中,尽可能地不断努力。只要这么做,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
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美好和纯粹,幸福人生之门就会向你打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