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韭菜”?
“韭菜”,原本只是一种菜,但因为它割了一茬又长一茬的特性,就被用在股市中,从而就有了新意。
李笑来老师在书中给了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为何会如此呢?原因是多样的,但最重要的一个是: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韭菜”的三大特征
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韭菜”们的一个特性就是进场后一直买买买,不对当前的时机做判断,不对自己的仓位做控制,全然不顾那是被牛市打了催肥激素的价格,看着眼前的“利润”甚至觉得自己的智商在飞涨……然后就被“套牢”了……
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多差的标的,都有可能继续暴涨;熊市里,万马齐喑,有时好的资产反而跌得更狠……
事实上,在牛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打了催肥激素的价格;在熊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骨瘦如柴嗷嗷待哺的价格。
一进场就把钱花光了
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很可怕;更怕的是,一进场就连借来的钱都花光了。人越穷,赚钱的欲望就越强烈,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加上杠杆”、“借钱投资”……结果呢?很惨。
如果你是有节奏的入场,虽然被套住了,但依然有钱可以花,于是,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依然有机会可以降低成本建仓。
一进场就不再学习了
人们常常用短期和长期来区分“投机”和“投资”,原本投机的行为因为偷鸡不成蚀把米,就开始标榜自己为“价值投资者”,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涨回来的,殊不知有的标的是可以,有的却永远也不可能,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区分。从时间长短来理解“投机”和“投资”,是很肤浅的。“投机”可以长期,“投资”可以短期,你说“失败的投资”和“成功的投机”,哪一个更好呢?
投机者和投资者,真正的区别在于是否学习,前者拒绝学习,后者善于学习。交易之前,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交易之后,无论输赢,都要总结归纳,修正自己的观念与思考,以便完善下一次决策。
为什么成为了“韭菜”?
将投资理解为零和游戏
空军(卖家)和多军(买家)擦肩而过,各自心理暗骂对方一声傻×…… 为什么注定要骂对方一声傻x呢?因为这是零和游戏,所以:
1、两个人必定有一个是傻×;
2、我这么聪明,傻×只能是你;
事实真是这样吗?牛市时,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那么多的资金从而何来呢;熊市时,大家都亏得怀疑人生,亏损的资金又去哪儿了呢。
投资其实是一个看多的游戏,因为背后的公司在发展、盈利,所以投资才会享受到分红,资金才会增加。
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所谓“被割离场的韭菜”,本质的原因不是他们缺乏耐心,这只是表象,本质是缺乏实力。很可能之前投资的钱需要用了,即使明知道之后大概率会涨回来,也无法等到那样时机的到来。
两个人玩抛硬币,没把对赌1万元,硬币完好无损,都没有作弊的可能,那么最终的输赢由什么决定?
答案是:双方拥有的资金多少决定。你可能会纳闷,明明是1:1概率的事情,怎么会有输赢;既然没有输赢,那所谓的“决定输赢”又从何谈起。按照均值回归理论,即使是连续抛了十几次正面朝上,如果游戏继续下去,最终正反出现的概率越加趋近于1:1,所以由于双方资金量不一,资金体量大的那个人等到它回归的概率要大于对方。
喜欢不计成本的冒险
冒险一词,总是能收获赞赏的眼光,被认为是有勇气的人。在生活中,有一些冒险精神,可以提升生活的乐趣;然而,在交易市场里,冒险常常是致命的。
比如,借钱冲进交易场所,比如,加上杠杆,再比如,在没有技能的情况下去玩期货…… 随便一个黑天鹅事件,就会让你粉身碎骨,无法翻身。
优秀、成功的交易者,最终都是风险厌恶者。他们能不冒险就不冒险,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如何做亡羊补牢的“韭菜”?
因此,要脱掉“韭菜”的帽子,很简单:赚到钱。具体如何赚到钱,这就是我们一直要学习的智慧。
牢记两句话
对新手来说,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句是永远正确的陈述,第二句是所有老手希望自己当年被人提点过的建议:
1、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2、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所以,“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
1、还有钱的话,就慢慢建仓。
2、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制定合理的止损线
“不要太贪心”,这是很多“韭菜”为自己制定的铁律。然而,细细想来,这个铁律完全没办法执行啊,真正有用的建议,从来都是可执行的。只要是人,就很贪,不是吗?你进交易场所干吗的?你摸摸自己的心脏吧,你真的是想进来每天赚三碗牛肉面钱的吗?
有些标的的波动就是比其他的要猛烈些,如果都用统一的标准去制定,则是毫无意思的。你可以估算一下交易标的“日常波动幅度”,如果幅度是25%,那你设定的就要比它高,因为你在考虑的是风险,“做更坏的打算”永远比“盲目乐观”更靠谱。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上面提到了“日常波动幅度”,但它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你看K线是按分钟、小时、天、月。你自己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频率是交易?每天都在交易?还是每时每刻都在交易?这不是个容易的决定,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决定。
然而,你需要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智者们早就反复提醒过,只不过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回事儿:
(交易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所以,“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