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和实践者
精简笔记·商业思维
侠客,你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虽不能与你并肩作战,但可以一起相互守望。
在投资路上,我们都向往巴菲特,都曾憧憬拷贝巴菲特先生在美国投资的成功路线。今晚请一位与巴菲特先生有过亲身接触的另外的一位大神级的企业家,带我们穿越时空,解读巴菲特的传奇人生,和他的财富的秘诀。
但斌先生,被称为“中国巴菲特”。作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还是中国私募基金业协会15位专家委员之一,是中国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和实践者,十几年来他坚持价值投资,战绩突出:投资茅台13年,涨幅78.7倍;投资腾讯11年,涨幅达到惊人的88倍。在他眼中,价值投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哲学。
我和大家都是中国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和实践者,今天我想就投资跟大家做些交流和分享。
一、在中国做投资有没有未来?
我见过巴菲特先生几次,我们都知道他生活在美国,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成就,他说他很庆幸生活在美国。那么我们,生活在中国,想在中国做实践、在中国做投资,到底有没有未来?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源头都取决于你对一个国家,对于这个民族的信仰。巴菲特说如果他生活在非洲,说不定已经被狮子吃了,但是他生活在美国,拥有践行这种思想和理念的基础,当然即便有这种思想也不见得一定成功。
巴菲特从1956年开始真正做投资,反观那个时代到现在,人们在一代代老去,其中真正的成就者是少数。他们有一个特点是:践行价值投资,并长期投资。
我们做一组比较,晚清时候,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然后衰败了100多年,改革开放后慢慢崛起。在2008年,我们的GDP增长绝对值超越美国以后,中美两国GDP已经在慢慢接近了。那么按照中美两国GDP的比较,大概在2025年前后,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越美国,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会是美国的两倍。
如果我们认定“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会是美国的两倍”这样的未来,那么在中国理当有企业承载这种社会财富的增长。带着这样的信念,你在中国践行像巴菲特在美国践行的投资,理当会有很好的回报。
二、投资拼什么?秉承理念,洞察趋势,共同成长
最近,我本人也在网上参与了某些论战,很多人说资本市场已经发展27年了,很多的老百姓亏损累累。
至今,巴菲特投资实践了52年了,在这真正有记录的52年中,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化,甚至战争和更多动荡,但总得来说投资好企业,会有好的收益。
在过去27年的中,我不知道在座的企业家是赚还是亏,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样去买了好的公司,如果你投资了像类似于茅台、云南白药、万科、原来早期的发展银行和现在的平安银行等一系列公司,一步一步走来,一样是可以获得好的收益的。因此,我觉得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如果你能够坚持的话,那么实践过程应该趋向好的结果。
我们看到,美国纳斯达克经历过这样那样的市场变化,2001年也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破裂,但如果你是在长期坚持,总的来说,美国还是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了。像现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五大金刚Facebook、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5家公司占了总市值的42%。
很多人都说中国没有这样的蓝筹股投资,实际上从我自己的实践而言,我们公司成立了13年,无论在哪里,在A股在港股在美股……我们用同一种理念——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选择了最好的公司,在香港选择最好的公司,在美国选择最好的公司……结果是一样好的。
如同美国纳斯达克五大金刚占了总市值的42%,还有一个趋势是更加集中的,这点在中国也非常明显。我们已经看到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垄断的程度在不断地增长,在不断地向着好的方向变化。未来的中国也会是这样的情况。
三、什么样的公司能够穿越周期?
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未来是什么?风俗习惯,传统宗教文化。
在日本,你可以明显感觉到日本的庙很多,日本有一个上市公司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修庙,是基于文化的企业。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投资是非常关键的。
做长期投资的话,到底什么样的公司能够穿越周期?
巴菲特的理念和选择是非常简单的,实际上巴菲特一生当中重仓过大约有14支股票,7支股票赚了270亿美元,那么这些重仓的股票,来自哪个行业?
对于投资,确实有些行业是非常容易赚钱的,钱不放在容易赚钱的行业里面,是有很大问题的。比方说在1978年到1996年,稍微早一点的岁月中,收益率可观的行业比如说化妆品、药品、软饮料。实际上巴菲特早期的很多投资,也是这几个方向,药品,软饮料,当然烟草因为可能不符合巴菲特的价值观,所以他没有投资。
但是如果你的早期投资是集中放在钢铁航空运输等领域的话,作为长期投资,那可能是个毁灭财富的行为。我的意思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值得长期投资,一定是有选择的。在1992年到2006年,值得投资的行业有很大的变化,要结合时代看看哪些行业是胜出的。
当然我们一般的企业家很难进入最好的行业,比方说很多垄断企业,非常难进入。我们都说茅台酒非常赚钱,你想自己去造是很难造的,但是作为投资,跟做企业经营有很大的一点不同——你可以与成功者为伍。一个很好赚钱的行业中一家很好的公司,做实业做不进去时,作为投资者,你可以跟这个企业一起成长,并且回报可能比你自己做实业还好。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腾讯上市的时候看中腾讯,买了2000万股,一拆五股以后现在是1亿股,差不多现在今天腾讯大概是280块钱,将近279,他就这一只股票,他现在相当于坐拥279亿。
如果他想再做一个腾讯,我估计破产的概率很高,但跟它一起成长,回报非常惊人。所以要选择好的公司,跟成功者为伍,当然你要有洞察力,能够早期看到这些企业,这非常考验人,投资比的什么?比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缺一不可。
为什么说可以从美国身上看到中国拥有未来?按照威廉姆森的四个层级,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是党派,宪法,真正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未来的是我们的风俗、传统、宗教、文化。这些属性变化的频率是一百年到一千年,甚至是一千年以上。
中国为什么有未来?为什么能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因为我们整个民族都把挣钱当信仰。我走过全世界很多地方,我去南极时路过阿根廷,阿根廷的华人导游跟我们说,一个华人的效率是三到五个阿根廷人的效率。大家都知道在欧洲,甚至在美国,你可以看到当很多人有钱以后,甚至是发了工资以后就去享受了。
他们不像我们中国人14亿人一样始终勤奋,(但是也有天天打麻将的)大多数人都像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一样,这么晚了还坚持学习。我们的工资要考虑房子、孩子的教育、养老、看病等等,但是许多老外自己吃饱了不管别人的。我觉得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历史上每隔几十年到两三百年会经历改朝换代,伴随着砸光砸烂,但是同样在历史上,只要给它几十年的太平岁月,中国就很快会恢复,创造出全世界最多的财富。
在创造财富这一点上,我们中华民族绝对是世界第一,而且这个团体很大,有14亿人。因此,这块土地上,实际上拥有比孕育巴菲特的美国更旺盛的创造财富的机会,如果我们辜负了这个时代,会非常遗憾。
有一个现象说出来大家可能觉得好笑,很多人亏钱跳楼了,但有人在一个股票上赚了100倍,然后很郁闷跳楼自杀了。为什么?因为他只买了100股,辜负了这个时代。过去27年的资本市场,可以说大多数人亏损,但是这20多年过去了,也有股票赚了上百倍的回报,这就是伴随着残酷的市场。
而且现在还有人,近乎执迷不悟地买那些垃圾的东西,还在持续地毁灭财富,也非常遗憾。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哪怕你在最高点上买入了像云南白药、万科这样的公司,也该是可以的,而且我说是历史最高点。
如果你想在相对低点买到这些公司的话,就需要洞察力了。你看云南白药的回报是570倍,万科是151倍,如果你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洞察到这样一个成长,你投资并跟这些公司一起成长,就得到回报了。
推荐阅读但斌老师的书籍《时间的玫瑰》
2007年,我出版过一本书《时间的玫瑰》,写了这样一段话: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现在拥有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很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最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着岁月消失,但某些投资的原则亘古不变。我觉得是投资思想,以及能不能够去实践,决定了人的未来。
目前我们在中国做实践,但我们都知道印度现在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后会超过中国,如果可以,你可以到印度买它最好的公司,我相信也有这样的未来。
2001年,我动员一个朋友拿100万美金到美林证券开户买搜狐、新浪和网易,我说这三个公司只要剩一家我们就赢了。但很遗憾,美林证券的客户经理告诉他,这三个公司会破产的,千万不能买。
朋友们,在海外为你们服务的这些客户经理只是给你服务的,他们并不是特别专业。当时我们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自信和坚决,我那个朋友不敢买了。不过另一个朋友买了,他买完以后赚了200倍,后来跟他交流的时候,他说当时也没有太多钱,后悔没买更多。所以投资比的是什么?比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是否具备洞察力。
美国有很伟大的公司,中国也有很伟大的公司,如果我们的经济体超越美国,一定有企业承载这种社会财富的增长,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个人觉得就是用匠心精神铸就伟大的企业。真正伟大的企业,一定是用心在铸就的。网易涨了2600倍,比较遗憾的是这2600倍主要让老美赚到了,百度100多倍也让老美赚到了。
中国最有生命力的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的,很遗憾我们中国人没有赚到。为什么?因为它不让我们在A股上市,最近也跟一些经济学家在争论,包括要不要把IPO给停了,包括今天李小加先生宣布香港新设立创新板,针对一些矛盾点进行了修正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2007年我比较胖,没有今天这么精神,现在我每天都要健身,健康对于做投资来说非常非常关键,可能对我们企业家也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人到最后拼这个,除了智力以外,也是拼身体的,去巴菲特参加股东会的时候,它最后一个有一个微型马拉松就是围绕奥马哈跑5公里。
到巴菲特的房子时我很感动,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住在这么一个简陋的房子里头,这个了不起的老人,把自己终生的财富捐了99%。排除对慈善的贡献,从经济的角度,花200多万跟巴菲特吃一顿饭,不如买一个房子跟巴菲特做邻居,没事去他家串门,当然他要招待你才行。
四、如何看待复合回报?
我算过,在过去50年的美国,复合回报率最高的一家公司是菲利普莫里斯,生产万宝香烟,它过去50年的复合回报率是19.8%,这意味着如果你拿100万,50年后就是83个亿,是个天文数字。
对我们来说,在A股市场做践行者,在过往的13年当中,我们的复合回报24.48%,今年以来,有大概30.8%的回报率。当然,今年是冰火两重天,总的来说在过去13年当中,如果你给我们一块钱的话,现在大概是19块钱;你给我们一百万,现在大概是1900万。
今年海外回报比A股高,大概是35.4%,13年的海外的复合回报率是22.61%。巴菲特是过去53年大概的回报是19%左右,我们的时间是比他短,但我们希望在中国践行这样一种理念,我们不奢望有20%的回报,我们希望是保持有15%的长期回报率。
如果有50年保持这样的结果,我们也会感到非常满意了。当然如果能够更好,我们会更加高兴。我们今年以来回报率基本上是在30%,这是公开的可以查的。有几个基金主要去年参与了海外私有化,受到一些损失,但今年都回来了。
五、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
这个“玫瑰”是带刺的,即便是长期看好一个非常好的公司,如果你买得太贵也会有问题,因为你透支了未来。巴菲特也说了,我们要看好一个企业五年十年的未来,但是价格还要合适,如果价格太贵了也是有问题的。
例如新股上市,一打开涨停板基本上是50倍、100倍、200倍的市盈率。如果你买了这么贵的公司做长期投资的话,对不起你肯定是亏损的,或者亏损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大的。
再好的公司也要有一个好价格,这也是我们(公司)成长的经验。在2007年,我们管理规模大概有30多个亿,到2008年底只剩8个亿了,亏不了足够多的钱,你很难有很深刻的体会。
适不适合做投资,有一个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判断: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2015年基本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失,为什么?因为我们汲取了2007年的教训和白酒危机的教训,总的来说躲过了2015年高估市场的情况。
投资是个非常残酷,也是需要小心谨慎处置的事业,我们还要看到穿越周期的企业变化的情况,市盈率损失盈利增长的情况、总收入的情况、市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收盘价和总市值的情况等等。大家可以看过去整个市场的情况,得到非常残忍的感受,所以说投资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我觉得投资是这样的:虽然历经变化,但每隔几年都有重大的机会,一般五年、十年都会有重大的机会,不可能说这个错过就没有了,它一定会有,但能否抓住大机会,则需要不断学习思考。
马化腾一路在卖腾讯的股票,包括2008年。2008年又经历金融危机,有很多人在卖掉股票,但我一个朋友,马化腾开玩笑给他颁了一个终生不卖奖,他至今一股都没卖过,这个很难的。
做投资,顺境的时候都很简单,碰到逆境的时候非常困难。个人体会是如果买一个好的公司,如果持有不了足够长的时间,也是很难赚到大钱的。投资赚大钱是不容易的。
结合腾讯,我简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投资的理解:
如果未来人类社会是由人工智能、VR、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推动的话,像类似于腾讯、阿里巴巴,美国的Facebook、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会越来越大,它会大得像一个国家一样,如果你的投资不跟胜者为伍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找那个小公司,长成巨人的公司,在未来的时代很难了。正常的情况下你与胜者为伍,跟它一起成长就完了。
现在伟大的公司用合适的价格投资伴随其成长,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个人的理解和总结是:
第一, 行业空间。
茅台的空间是由它的产量和价格来决定的;腾讯这样的公司至少到目前,想象不到它的天花板。
第二, 商业模式可靠且容易理解。
我从来没有把腾讯当成一个高科技公司,它就是一个消费的公司,它的护城河比传统的公司要更宽更广,而且盈利能力还要强。
第三, 商业壁垒、竞争优势。
我觉得很多人对马云有看法,我对他也有看法,不过“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他说到做到了,他的管理确实非常优秀。两个月前跟茅台的高管在吃饭的时候,我们愉快地聊到生肖酒,我建议出春夏秋冬的酒,他们说准备出姓氏酒。
茅台的高管,水平非常高,好的管理层很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正是这些管理层拥有这种智慧和判断力,才能提供赢利与抗风险的能力。
做投资不容易,业务和财务方面要做得细致,要有从主体框架到细节的把握。实际上我们每天是在做这些工作。包括茅台这种简单的公司,任何一家公司的知识点都是无穷无尽的,我很关注茅台的信息,但茅台镇整个镇酿茅台酒的产量是30万吨,这个数据是我昨天才通过一篇文章看到的。
信息量本身对你做投资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一家公司,你最多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什么?估值的挑战。投资最难的地方是能够量化的原因只有58%,还有很大比重的原因无法量化。做投资,就像一条森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巴菲特选择这条道路看似很简单,但是是少有人走的。就像芒格曾说过,我们的商业模式在全世界已经证明这么成功了,但是模仿的人很少。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考:对于我们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你手持什么,你希望你的手提箱里面提的是什么?希望左手箱子里面装的是你们家的房契、珍珠、玛瑙、翡翠……希望你的右手箱子里面,装的是好公司的股权,这是比会增值的房子还值钱的东西,这是全世界所证明的。因此好公司的股权,也是值得大家像对待孩子一样,牵着手走完一辈子的。
私募大佬但斌:再谈价值投资《时间的玫瑰》
站在深圳CBD的NEO大厦38层落地窗前,极目远眺:深圳湾拥抱着大海,浩浩荡荡,烟波无际;宁静的红树林给这个海湾镶上了一道绿色的丝带;而在丝带的另一头是前海自贸区繁闹喧哗的工地;一座S形的大桥蜿蜒跨过海面,如同一条巨龙跨越天海,飞架起深圳和香港。
拥有这幅无敌海景图的主人叫但斌,是中国私募基金界的代表之一,以价值投资而闻名。在2007年出版的《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一书中,他说:“杰出的企业廖若晨星,我们希望所投资的企业像皇冠上的明珠。”
他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用巴菲特的理念成功投资了贵州茅台、腾讯、云南白药等超级牛股;也曾因在熊市中的坚守而备受压力。那么,《时间的玫瑰》在十年后是否绽放依然?在这个有意义的时点,但斌先生接受《英大金融》杂志的独家专访,再回首十年投资路,漫谈投资哲学与人生感悟。
十年再回首
四月末,巴菲特股东大会前夕,笔者揣着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从北京飞赴深圳寻找答案:“但斌投资的茅台到底是时间的玫瑰还是带刺的玫瑰?”此时的贵州茅台历经八年震荡后,创出了股价428元的新高,它不但再次登上A股第一高价股的宝座,还以5000亿人民币的市值超过帝亚吉欧,成为全球市值最贵的酒。
到底贵不贵?有人质疑市值相当贵州省GDP一半的茅台已经高不胜寒。而但斌在微博上却说:“对于贵州茅台股价年底高度,按2018年预估业绩25倍市盈率,年底到500元以上,不排除600元以上概率;在没有动荡,没有大的经济危机的前提下,茅台给30倍估值是非常正常的。这还没考虑提价等因素,所以到年底600元收市,一点不惊讶!坦然接受!”
茅台在投资界已深深贴上了但斌的标签。很自然,但斌的再回首十年投资路从茅台说起。
“从2003年到2017年时间,总的来说我们是持续在投资茅台,基本上买进不动,除非是用钱,唯一卖出去是2015年。”但斌说。
在他看来有“液体黄金”美誉的茅台,十四年间的投资价值从未改变:图腾式的中国品牌;最慷慨的分红;年毛利率92%、净利率50%,穿越时间的商业模式;伴随大国崛起影响世界的文化符号;还有其定价原则:要让打工族也能一年喝上一瓶茅台;而变化的是市场的投资逻辑。
“从2003年到2007年投资茅台有三十倍的回报,但从2007年到2015年这8年却没有赚到钱:茅台股价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跌了63%;经历2013年塑化剂风波和白酒行业危机跌了61%。这实际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对于一个投资人,当你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要从这些危机当中总结出不同应对的策略,我们不断地在反思为什么。”
但斌认为:“2007年茅台实际是高估了,当时股票动态市盈率为101倍,而2013年白酒危机时,动态市盈率仅为8.8倍,从101倍到8.8倍,即便有一个很高的增长,也填补不了高估值的泡沫,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再好的东西如果估值太高,也会侵蚀到未来的收益。所以,我们在2015年股灾来临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220元卖掉茅台,股灾后,260元~280元又买了回来。
“一个好企业当然应该和它一起成长,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基金管理有特殊的地方。比如我个人投资茅台,8年不赚钱没关系;巴菲特有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是长线资金,成本很低,也可以不卖,甚至在股灾发生时继续买。但基金在面对危机时,如不在高位兑现利润,会很难坚持。在大跌的过程中,投资持有人会影响基金经理:股价越跌越赎回基金;本应基金经理在底部可以买到更多的筹码,但恰恰相反,基金在底部会遭到更严酷的赎回和质疑。”
但斌十年间的反思,可以看出他在投资思想上的系统性改变,从机械的长期持有,到考虑估值和行业特征的取舍,这让但斌的基金净值也躲过了近几年的过山车!
“投资腾讯和茅台的逻辑却不太一样,茅台的产量如果达到了八万吨~十万吨的天花板,它就相当于高等级债券,只有分红的意义;而腾讯这类的平台公司则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斌凝视着海湾对面的香港说。
在选股策略方面,但斌继续放眼全球,在美股,投资了如Facebook、谷歌、亚马逊、好未来等牛股。而他的选股理念精华和升华,是在港股,12港元投资并不断买入腾讯控股,直到其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超越美国富国银行,成为全球第十大市值公司。
“腾讯新游戏《王者荣耀》每天平均在线人数已超1亿人,这款游戏估计2017年会给腾讯带来300亿的收入。而游戏之外,腾讯已然从连接用户的虚拟世界(如音乐、视频、游戏等),发展到连接用户的线下生活:随着微信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来自商家广告、线下支付及小程序云服务等收入的增长动力更加强劲。”但斌如数家珍地说。
但斌的选股逻辑是:互联网平台型公司通常胜者为王,腾讯一旦建立领先优势以后,它就是唯一的,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基本上很难颠覆。如果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话,那么“大象会跳舞”。“大象”最有可能是Facebook、亚马逊、谷歌、微软甚至是IBM,这些企业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最多最大的数据源、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在未来的市场中会越做越强,也是价值投资的重点和亮点。那么,只有平台类的大公司才能掌握这样的资源,而在中国,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就是这样拥有资源禀赋的大公司。
再回首,十年前,但斌对“皇冠上的明珠”这样定义:长期稳定的经营历史;高度的竞争壁垒;管理者理性、诚信,以股东利益为重;财务稳健,净资产收益高,自由现金充裕;自己能够理解、能够把握的企业。
十年间,除了对好企业质地和估值的更深入思考,但斌的视野还扩展到了寻找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领军企业。经过这十年的全球企业对比研究,他对行业前景空间的判断,对行业发展路径的探讨,对龙头企业竞争实力的对比,以及对爆发点、确定投资风险的把控,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但斌信奉巴菲特的语录:“想成功,与成功者为伍。”他的书架上有许多书籍如《聪明投资人》《滚雪球》《伟大的博弈》《进化论》等,但他更喜欢读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写的《金钱蜜蜂的舞蹈》。浪漫与理性的结合;精神与信仰的坚守是这位大师的性格。从但斌身上,似乎看到了影子。
“一个人在市场的输赢结果,实际是对他人性优劣的奖赏。”这是但斌股市投资经典语录。决定每一个关键时刻的选择,背后正是人性的力量。
关键时刻的选择
“投资,最难的事是什么?我的阅历告诉我——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但斌的这句话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中应验了。
2015年,但斌在5000点逃顶之后,他的东方港湾其中9只基金参与了海外中概股私有化,通俗地说就是中国概念股在美股退市,重新登录A股的投资。那时,在海外平台型公司中国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一般给予25~35倍估值,中小型公司给予20~30倍估值,相比A股创业板平均近100倍市盈率,差距甚大。而在国内同类型公司的市值、融资能力远超美股中概股,优质的中概股一旦回归,受到追捧几无悬念。
但风云突变,国内战略新兴板悬停之后,中概股回归预期消失,股价集体应声下跌了30%左右。“当时我们参与海外私有化有9支产品受到损失,其中4支跌破了平仓线,基金面临解散,但是我跟几个股东商量担起这个责任,自己掏钱把净值弥补到平仓线之上,不让基金解散。”
“股东意见不统一,而我比较坚持,于是自己掏了几千万,把4支产品补到了平仓线0.8元,基金保住了,现在净值已经稳步回升,其中有些已经回到了1以上。在行业危机和市场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这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和处理办法。经历了这些事情,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就是任何时刻都要坚守价值投资,坚决不能投机;但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笔更加珍贵的财富——关键时刻的责任和担当。”但斌平静地说。
对于但斌在关键时刻选择自己垫钱,来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做法并不奇怪,早在十年前,他在《穿越周期》一文中就曾写到:每次,和新的合作伙伴签约开始投资的时刻,我都要说一句话:“如果投资亏损了,一定是因为我们的专业技术,而绝不会是因为我们的人品。我保证!”
但斌的投资信念绝非偶然,忧虑、希望和梦想一直相伴相随。但斌的姨公是开国的黄经耀少将,他出身寒门,心存家国;爬过雪山草地;经历三大战役;参加抗美援朝。“少年时代,他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像他一样爱国、爱家的人,这曾经是我内心奋斗力量的源泉。”
关于投资人生,但斌却说偶然,因为他大学的专业是体育,和投资并无关系。他正常的生活轨迹应该是从事体育教师或与体育相关的事业,在大学二年级,他就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体育地理学》,这是一个创新的理论研究,那时他就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理想主义者。
因为受到那场发生在80年代末,学生思潮运动的影响,大学毕业的但斌只能选择“孔雀东南飞”。几经辗转,他终于在深圳落脚。那时,正好1992年8月份的股票风潮刚过,听朋友言语间讨论,才知道什么是原始股与股票,才知道股票这个东西能挣钱。
“也是偶然,就在我刚到深圳不久,在学潮运动中共患难过的社科院的陶永谊博士等几位朋友也来到深圳,他们没地方住,也就和我一起住在桑达新村北京朋友的房子里。他们几个正好在深圳新兰德投资咨询公司搞股票培训,有这个便利我就开始学习股票投资,还开了个股票账户用来交易。1993年2月,我进入陶博士承包的深圳新兰德投资咨询公司培训部担任证券分析师,开始了正式的投资生涯。”但斌回忆到。
之后,但斌在投资之路上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挫折。
第一次,听一个著名股评家的消息说深房有大机会,就投入了所有资金,结果本金亏了一半;
第二次,做多期货,遇到“3.27”事件,被强行交割,协议平仓;
第三次,投资华工科技,遭遇陷阱;
第四次,投资格林柯尔,死里逃生。
在但斌看来,早期投资生涯中遭遇的这些失败经历,获取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一,不能听消息!
第二,如果有明确的投资计划,严格遵守操作纪律,就不会损失如此惨重。
第三,选择什么样类型的企业投资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对企业研究不透,又下了重注,最后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第四,评估管理团队,深入细致地实地调研,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才能规避投资风险。
“现在很能理解大时代背景下,人生的起伏与波澜。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亏损与磨难,以及其他一些人生机缘,让我开始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但斌感慨道。
但斌投资的关键时刻发生在2000~2003年,他选择了价值投资。2000年之前他基本关注市场涨跌的技术分析,当然也因此项“技艺”有机会进入到君安研究所负责市场分析方面的工作。当时《君安财经快讯》与《国泰君安财经快讯》的第一篇文章常常由他来主笔,并经常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市场分析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的他在2000年8月因《B股——十年磨一剑》与《新千年一月股市大逆转》等文章预测市场的准确,并支持公司领导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而获得了国泰君安董事会颁发的国泰君安证券投资研究奖励基金一等奖。
2000年底,但斌到大鹏证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以后,仿佛深藏在心里的“价值投资”方法被渐渐唤醒。经过2001年香港市场的自我洗礼以及在大鹏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股票组合投资的实践,但斌有了巨大的转变,就像巴菲特也是在画了10年图表以后,才渐悟投资之道。
在20世纪90年代,内地券商的主流手法是操纵股价。在君安证券时,但斌对券商做庄等行为就很不认同。而在大鹏证券,当时有领导要挪用他管理的资金,去救公司坐庄的股票,又一次,他面临关键时刻的选择。
“我没同意,直接做了182天的回购,锁死了资金,这导致公司直接领导对我的意见很大。之后,182天回购到期,他们还要坚持买公司做的庄股,我说要么我走,反正我不同意去做庄股,于是我就辞职了。”后来大鹏证券因做庄五矿发展、广电网络、国投原宜等股票而倒闭,进一步印证了但斌的选择:不符合常识的事情必然会垮台。
“我觉得理想主义对投资很重要,特别是价值投资。只有成为一个理想者,才有信仰,有信仰才会坚定,碰到大的挫折甚至是社会巨大变迁时,才能坚持下来。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法,完全是基于自我的本性和人性。你可以从自己经历中选择适合自己人生轨迹的投资之路。”但斌坚定地说。
理想主义与世界公民
但斌将投资赋予了理想主义色彩,他用北岛一部诗集的名字《时间的玫瑰》来演绎:
我们的人生短暂
就像玫瑰
花开一季
匆匆凋谢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让我们认真去思考。
坚持长跑的他用“投资像孤独的乌龟与时间竞赛”来比喻: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在乌龟与兔子之间进行抉择。从哲学的角度,如果只能做一个选择,交易频繁的人只能是成为兔子,而类似巴菲特式的长期投资者更倾向于成为乌龟,在岁月的历练中成长壮大以至永恒。
也有人对但斌的理想主义进行质疑:中国是否存在长期价值投资的基础?如对资产泡沫、制度环境、市场浮躁等等的担心。但斌却相信:“历史的光芒可以照亮中国的未来之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反复崛起的国家。在未来20年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如果没有大的动荡,其经济规模将会超过美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这样的国家投资,胜出的概率会很大。”
“中国人从不缺乏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能力。谈起财富,这是当代大部分人的精神寄托,从这一点来说,我从来都不担心中国人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能力,唯一需要的是去完善法律和制度体系。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的股票一定会有卓越的回报。”但斌坚信一个大国正在崛起,他要用坚持价值投资迎来最辉煌的时代。
“世界上什么距离最远?知与行。股票市场可能就是这句断语的经典体现之处。”但斌同样认为理想主义者内心信仰的是“知行合一”。“有人质疑我在2015年股灾卖茅台,心口不一。但我认为犯过的错误不能够再犯,这是对危机的思考和避险的必要。股灾后,我们又把茅台买回来,证明了这种信仰。”
“实际上做投资人,他应该是个世界公民,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思考投资。”在但斌看来,不论投资美国、印度、或者以色列的公司,只要能够真正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就值得关注。世界在变平,真正好的公司是全世界的公司,中国优秀的企业也必将走向全球。所以,基金经理更应该从历史和民族的兴衰与周期的维度去学习,从全球的视野出发去对比研究企业竞争力,找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皇冠上的明珠”。
“我一直在用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去投资,这种风格的应该说可以穿越时间的河流。十年再回首《时间的玫瑰》,如河流进入平坦宽广的河道之前,它一定是曲曲折折;如投资可能看似无路;却忽然柳暗花明。”采访即将结束,但斌深情地朗读了一首他自己做的诗《我们是不败的中国花》作为结尾,意味深长:
中国请握住我们的枝干一直伸过天空
春夏将通过花朵显示你的光荣在我诗歌的中央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朵花因你的形象一生光彩照人
我们关怀你的冬天想使你的春天丰盈如金
我们是相互交换的礼品愿把洁白的果实奉献给神灵
我们听过长江欢歌灵魂像黄河一样古老深沉
我们的根须即是你的生命我们歌唱你的美丽
岁月更替的青藤你是推动世界前进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