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8-15

2019-08-15

作者: 惟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03:46 被阅读0次

    贞元六年,少年回到了符离。

    这些年来国家并不太平,藩镇割据,到处都是兵连祸结,父亲是官员,职责所在,走不脱,所以他让妻子带着孩子们回乡避避风头。

    少年自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四处奔波,如今回到了符离,难得安稳,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开始和兄弟们一同发奋读书。

    母亲很严格,不让少年和村子里的小孩玩,只准他读书。

    她对少年说,你是官吏子弟,总有一天要去考科举、当大官,不可以和那些低贱的孩子混在一块!

    他很听话,认认真真去读书,白天学诗词歌赋、晚上背儒家经典,昼夜不懈,到了后来,他的舌头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子。

    他老老实实走上母亲为他安排的路,不敢有半点违背。

    可年少懵懂的心,还是让他在读书之余,用期待的目光看向窗外,看别人家的孩子爬树、捉鱼、荡秋千、跳山羊……那些欢声笑语都不属于他,这点他清楚,但却并不妨碍他天性的向往。

    直到那天,他在路边散步,一个轻灵的身影就这般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他视线里。

    那是一个明朗欢快的少女,四野荒芜寂静,唯她生机勃勃,翩然荡漾在春风里,洋溢着数不尽的温柔。

    那一眼,她给他的感觉,是云中烛火、是豆蔻芳华,就犹如一道光,猛然铺进了他沉寂的内心,亮的耀人。

    也许就在第一眼看见她时,他就已经爱上了,只是彼时浅薄的阅历还不足以让他明白,那是爱情的模样、心动的感觉。

    少女的身影渐行渐远,自小就孤僻的少年,不愿遗失这触手可及的缘分,竟不知从哪借来了勇气。

    他急忙冲上前去,脸憋的通红。

    他说:你好,我我我我叫白居易,想认识一下你。

    那年,他十九岁,她十五岁。

    初见,

    这一卷青史,终是开了章。

    少女是白居易的邻居,有个好听的姓名,叫湘灵。

    湘灵是贫寒家庭的女儿,眉梢却总是挂着笑,她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的,声音如银铃似得好听。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湘灵不似贵族家的闺秀,她自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也会经常在田野里撒开脚丫子嬉戏。

    她认识不少村里的男孩子,可像白居易这样的还是第一次见。

    这个小哥哥身体很瘦弱,一看就干不了农活,这可怎么办呀?唔,不对不对,小哥哥是读书人,认识字的,将来会去当大官、骑大马,才不用干农活的。

    她每次出门都会下意识的看向那个窗篱,每次都正好对上他慌忙躲开的眼神。

    湘灵不知道,其实每天白居易都会早早起来,就坐在窗口的书桌旁,也不看书,而是注视着她家的方向,直等到她身影出现的一刹那,他才会心满意足的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有时,湘灵也会大着胆子走过去,捧着脸蛋,看向在窗边读书的白居易。她发现这个小哥哥的眉眼真好看,白白净净的,和村里其他男孩都不一样。

    白居易的脸都快烧起来了。

    她歪着头,背着手,笑嘻嘻地唤白居易:阿连。

    想了想,叫乳名似乎不怎么礼貌,又改口说:大白。

    那天,她的笑容映在他的眸子里,温暖纯粹,风一样的寂静。

    他心头一动,想送给她一首诗,她很惊讶,没想到大白不但认字,还会写诗呢,这也太厉害了吧……在她的概念里,诗都是那些大人物才会的呢。

    白居易清了清嗓子,说: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他知道湘灵没念过书,所以尽力让自己的用词通俗点、再通俗点,通俗到让面前这个女孩子能听懂的地步。

    他说,邻家有个小妹妹,十五岁就出落的亭亭玉立,比小仙女还好看,在碧纱窗下绣床前,悠闲的时间,她倾听着我为她而作的诗篇。

    湘灵听懂了,她的脸颊泛起红晕,宛如止水面被激起的涟漪,却也让看着她的白居易,内心之中搅海翻江、奔腾千里。

    在没遇见湘灵之前,白居易本是不知道何为爱情的。

    他以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自从遇见了她,白居易开始明白,什么叫非卿不娶、之死靡它。

    他对湘灵的爱日益加深,就如饮了酒般,醉的不能自已,双眸只能凝尽一人,心也只会因她而悸动不已。

    白居易送给湘灵一面镶锲着双盘龙的铜镜,他说,曾有个大诗人,叫刘希夷,他给心爱的女子写过一首诗: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他送给她明镜,也剖开了少年的心意。

    湘灵收下了镜子,爱情在他们的心头萌芽,渐渐长成了一朵缠绕着彼此的花。

    少年与少女就这样私定了终身,还偷尝了禁果,漫漫长夜,他们依偎在一起,任由月辉披在身上,镶起一层银色的边。

    ……

    这段感情很快被白居易的母亲发现。

    烂俗的情节再一次出现,母亲认为,白居易总有一天要踏上仕途,娶的必须得是高贵门第的女子,所以,她果断棒打鸳鸯,绝不认可身为村姑的湘灵。

    白居易并没有退缩,这是温柔的少年第一次尝试去反抗他的母亲,有着从没有过的倔强。

    贞元九年,白居易的父亲迁任襄阳别驾,此时国家的局势也大体安定了,母亲决议带着一家人前去襄阳。

    如此,离别终究是来了,无可阻挡。

    走的那天,这对恋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湘灵将那面铜镜还给了他,说:我等你将它再次给我。

    白居易接过镜子,沉默不语,他重重的点了点头,留下了他离别之际写给她的诗。

    他经常给她写诗,每当那时候,湘灵就支起下巴静静地听,目光里满是崇拜,而今天这首《留别》,很有可能是他给湘灵写的最后的诗了。

    秋凉卷朝簟,春暖撤夜衾。

    虽是无情物,欲别尚沉吟。

    况与有情别,别随情浅深。

    二年欢笑意,一旦东西心。

    独留诚可念,同行力不任。

    前事讵能料,后期谅难寻。

    唯有潺湲泪,不惜共沾襟。

    秋意凉了就要卷起竹席,春日暖了就要收起被子。

    你看吧,就连这些无情物,分别的时候都有些让人舍不得。

    更何况是和你呢?

    这两年我们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日子,多么缠绵的情意,却不想,突然间就要各奔东西。

    虽然我也想留下,甚至带你一起走,但我现在的能力还做不到。

    以前谁能预料到今天呢?

    未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

    只有那双眼不断滚落的眼泪,不停地在打湿你我的衣襟。

    ……

    马车咕噜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白居易趴在车栏上,努力的睁大眼睛,眼看着湘灵单薄的身影渐渐变小,最终消失不见。

    他的泪水溢满脸颊。

    路途上,每当经过高处,他就下意识的回头,仿佛那个熟悉的倩影就在身后一般。

    他寄给她诗,题目就叫《寄湘灵》,这是他第一次在诗中留下爱人的名字: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在襄阳,因父亲是别驾,白居易的生活水准一下子提高不少,终于不用再过符离时的苦日子了。

    可他还是不开心。

    他忘不掉,忘不掉一个宛若天仙似得少女,他忘不掉她捧着脸看她的眼眸、忘不掉她听自己吟诗时的认真、忘不掉自己离开时,她泪眼婆娑、茕茕孑立的无助。

    尤其是夜深人静时,他更是相思成疾,咬着自己的手,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湘灵,

    我想你了。

    贞元十年,白居易的父亲去世,一家人再次回到了符离。

    按照礼法,白居易要披麻戴孝,在家丁忧近三年,故而虽然恋人再次相见,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去和湘灵私会。

    二人只能犹如初识一般,在窗篱下,眉目传情。

    直到贞元十二年,白居易丁忧完毕,这年他二十五岁了,湘灵也已经二十一了,在提倡早婚的大唐,其他男女在这年纪娃都有好几个了。

    他鼓起勇气,恳求母亲让自己把湘灵娶回家。

    母亲不许,还勒令他不准再和湘灵来往。她对白居易说,你要娶的应该是对你仕途有帮助的女子,你要是娶一个村姑,那岂不是让别人笑话咱们白家?等将来我死了,要怎么在你父亲面前解释?

    在中古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没什么自由恋爱,只要母亲不点头,白居易是没办法迎娶湘灵的。

    他的苦涩无法言说,只能写成文字,如贞元十四年,以湘灵的视角写的那首《长相思》: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我住在洛桥北,而你住在洛桥南。

    认识你的那年我刚满十五岁,如今却已经二十三了。

    我就犹如生长在松柏旁边的藤萝,无论我的藤蔓如何去攀岩、萦绕,都无法跨越家世门第的那层坎儿。

    人家都说,一个人只要有愿望,老天都会成全她。

    那么我愿成为远行的走兽,跟随在你身边,每一个脚步都和你并肩而行。

    那么我愿成为深山的乔木,陪伴在你身旁,每一条枝桠都和你连理生长。

    ……

    你看看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有没有想到什么其他类似的句子?

    唔,是《长恨歌》的名句:在地愿为连理枝。

    所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到底是杨贵妃和唐明皇,还是湘灵与自己呢?

    后来的白居易,写过很多因女子门第不足难以嫁给心上人的讽刺诗,如《议婚》、《朱陈村》……实际上,都是对自己过往愤懑的宣泄。

    门第,就是因为所谓的门第,他就要和湘灵错过!

    他不甘心,母亲不就是因门第可以对他有助力吗?那好,如果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入仕,向母亲证明即使不需要联姻自己也可以当官的话,那么母亲会不会认同他和湘灵的爱情?

    想到这里,白居易猛然间仿佛抓住了什么,他喜出望外,对啊,只要结局完美,过程如何曲折又有什么关系?

    他更加发奋读书,贞元十五年,白居易考过了乡试,也就是这次在宣城,他结识了弘农杨氏的子弟杨虞卿。

    杨虞卿见白居易年近三十竟还单身,有意把从妹介绍给他,白居易当然婉言拒绝。

    次年,白居易进京赶考,终于进士及第,那一年,他二十九岁了。

    他欢天喜地的回到符离,以新科进士的身份,求母亲同意自己将湘灵娶回家。

    母亲还是拒绝,她说,进士?这算个什么官?

    白居易愕然,的确,唐朝与后世的明清不同,科举制还很不完善,你纵然考中了进士,也只是代表你有做官的资格,而不是直接就能去做官,只有等到有空缺了,吏部才会来找你替补,所以在唐朝,那些中进士后在家等了好几十年才当上官的也大有人在。

    母亲并不认可他的进士身份,白居易一咬牙,为了湘灵,他拼了,回到长安再继续考。

    其实有的时候,结局一旦注定了,此前的挣扎才会显得分外残忍。

    ……

    重回长安,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元稹。

    元稹也是考生,只不过中的是明经科,他和白居易一样,也打算继续去吏部参加考试。

    二人结为知己好友,在长安一同攻读,也写诗互相唱和,有一次,元稹饮酒喝的酩酊大醉,嘟囔地叫:莺莺……

    白居易翻了个白眼,说:你一个大男人,竟还嘤嘤嘤?

    元稹从床上蹦起来,张牙舞爪地叫:不是嘤嘤,是莺莺,崔莺莺的莺莺!

    原来,元稹也有一个初恋。

    当年,他寓居蒲州,借住在寺院,偶遇了姨妈郑氏。

    那时,蒲州恰好遇到兵灾,他托朋友搬来救兵,这才解了围,在答谢宴会上,元稹与表妹崔莺莺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

    元稹进京赶考,发誓当上官以后,一定要披红挂彩、衣锦还乡,然后把心心念念的崔莺莺娶回家。

    白居易看着梦呓的元稹,不由轻笑,原来自己和好友,二人竟有着一模一样的过往。

    那段时间,每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元稹与白居易躺在榻上、转过头来辗转难眠。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漫漫长夜,他们一个在想着莺莺,另一个在想着湘灵。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与元稹双双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

    有了官身,白居易决心把家迁到京城,这年隆冬,他赶回了符离老家,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

    他都三十二了,湘灵也二十八了,他们拖不起了。

    母亲还是不同意。

    白居易的母亲陈氏,据说还是白父的侄女,二人是近亲结婚,本就是联姻的产物,婚后感情生活可想而知,这样不圆满的感情让母亲的性格十分偏激,她只要认定了白居易必须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孩,就绝不允许他和湘灵有来往。

    母亲的决然彻底摧垮了白居易的防线,他去找湘灵,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这个女子等了她十三年了,如今的自己却还是无法给她一个交代。

    他不敢看她的眼睛,只能低声说:我要走了,去长安,以后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面前的湘灵却忽然笑了,明明泪水潺潺流出,可脸颊上满是笑靥如花。

    她好似早就料到了会是这样的结局,因为自己的身份太过低贱,这辈子是不可能与大白在一起的。

    她送给了白居易一双鞋子,是她亲手做的,她希望自己的爱人穿上,就仿佛就是自己在陪伴着他,一起走遍往后余生的漫漫长路。

    这双鞋子,就是她给这段爱情的答案。

    ……

    白居易终究是走了。

    他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这首《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不许哭泣,我们就要离别了。

    不许倾诉,只能偷偷去想念。

    别离之后,你还会爱我吗?

    无尽的黑夜囚禁了比翼鸟,无情的利剑斩断了连理枝。

    河水浑浊,但也有变清的一天,再乌黑的头发,也总有一天会白去。

    算了吧,算了吧,既然选择了离别,

    那么,

    我们后会无期。

    回到长安,白居易得到了一个消息,自己的好友元稹迎娶了京兆韦氏的女儿,终究还是辜负了初恋崔莺莺。

    他苦苦一笑,都是为了仕途,他们牺牲了爱情,元稹如此,他也如此。

    元和元年,白居易调任周至县尉,也进一步的贴近劳苦大众,忙碌冲淡了他对湘灵的思念,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务上,譬如,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观刈麦》,就写于此时。

    有一次,他与朋友在仙游寺散步,众人不知怎么,就聊起了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朋友说:乐天,你文采这么好,不如你以此为题,作一首诗怎么样?

    白居易欣然应允,挥毫泼墨,就开始写。其实他朋友的本意,是想让他批判一下唐明皇因耽于美色而误国的事儿,一开头他也确实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的。

    可写着写着,一个模糊的少女身影就忽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他的笔锋,在潜移默化间,变了: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名垂千古的《长恨歌》应运而生,收获了百代读者的赞叹,人人都以为,白居易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

    唯有他自己明白。

    那个七月七日,记忆中的你曾与我夜半私语,我们彼此许诺,要成为比翼双飞的鸟、连理错结的枝……

    可是爱情最终还是消逝了,不论是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无法再寻见。

    哪有什么天长地久?

    只有无穷无尽的恨,在一个个无法入眠的深夜,让我一遍又一遍的记起,一遍又一遍的刮着我的心!

    元和三年,白居易终于结婚了。

    这一年,他三十七岁。

    莫说在唐朝了,就算是在当今,三十七岁才成婚,那也是晚的不能再晚,有学者说,白居易成婚晚,是因白家的家风,反正在钻研学术的专家眼里,大诗人怎么能有小资情调呢?

    可我们很明白,白居易这么晚成婚,全是为了他的湘灵。

    三十七岁了,他还是没能把心爱的湘灵娶过门,而是和好友杨虞卿的妹妹成了一对。

    新过门的妻子出身弘农杨氏,门第比白家还要高,母亲看着新媳妇,喜得合不拢嘴。

    只有白居易的眸子里,满是落寞。

    我们还能看到,就在成婚的前一年,白居易有一晚住在杨家,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宿杨家》: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

    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夜半无人,杨氏兄弟早已经入眠,他却披上衣服,推出房门,独立于中庭,不言不语,一双眸子直直的看向悬于天空的圆月。

    全诗没有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我总觉得,他应该是在想故乡的那个人。

    ……

    婚后的生活,和预想的一样,平淡,无波,妻子不是不好,相反,因是大家闺秀,所以一言一行都很得体。

    但爱情总是不讲道理,不是你好,我就一定会爱上你。

    我看过白居易写的一首赠予妻子的诗,字里行间,似乎埋怨妻子太不食人间烟火,天都寒了,都不晓得早些置备衣物。

    其实他也尝试着去忘掉湘灵,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冷漠的提醒着他,让他无法拭去他们曾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可能就连湘灵都不知道,白居易到如今,还留着当年的那面明镜,只是常年放在匣中,镜子都锈上了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

    元和六年,白居易的母亲去世了。

    这个他们感情的最大阻碍已经没有了,我不知白居易看向母亲安详面容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情,不知是爱?还是恨?亦或者,他有多爱,就有多恨。

    可白居易已经四十了啊,他也已经娶了妻子,他应该对杨氏负责,那是作为男人的担当。

    这是很矛盾,但我还能保证,元和六年,白居易心中的那个人,还是湘灵,因为就在这一年的某个冷雨夜,他写的《夜雨》,毫无疑问是写给湘灵的: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置信这种言情小说里的句子,竟是出自于白居易之手。

    可能真的是情之所至吧。

    这首诗一如既往的通俗,不需要翻译,各位也能看懂大抵的意思,而在我看来,真正戳心的,还是最后一句: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记得,另一位大诗人王维在中年丧妻后,三十多年都没续弦,不知是否不堪忍受思念的折磨,他便沉浸于佛理,以此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既然痛苦,不如忘掉吧。

    而白居易却和王维不同。

    他不愿意去学佛法,不愿意忘掉关于湘灵的一切。

    哪怕每次记起时,

    都是一场痛彻心扉的凌迟。

    也绝不想忘了你!

    元和十年,白居易触怒了皇帝,又被小人中伤,被贬到江州担任司马,如果你记性够好,应该就能知道也正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写就了《琵琶行》。

    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一件事。

    而是白居易在被贬途中,遇到了一位故人。

    正是湘灵。

    这一年,白居易四十四岁,湘灵也四十岁了,当写意的过往远去,搁着时光的纱,他们的容颜与二十多年前的少年少女重合,像是经历了半生,诉说着钟情。

    我们无从知晓当日的具体情景,只是双方都有家室,纵然相爱,也只能叹息一句物是人非。

    而历史,也只给我们留下了名为《逢旧》的两首诗。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隔了二十五年的皑皑岁月,

    他们相拥,放声大哭,让挚情睥睨了时光。

    ……

    有人问,为何白居易此时不带走湘灵?要知道,他们之间的阻碍白母已经去世了啊。

    我也疑惑过,也查过一些资料,说湘灵此时是和老父亲在一起漂泊于江湖,她还信守着与白居易的承诺,并没有嫁人。

    但我始终没查到原始出处在哪块,考虑到这完全不合情理,所以就没有采纳,很可能是湘灵此时已经嫁人,而白居易也已经有了杨氏,于是二人只能再次错过。

    退一步讲,纵使湘灵真的没有嫁人,但我觉得他们没能在一起,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我就这么说吧,在白居易和湘灵长时间的分别里,他们接触的人,瞧见的事,都是不一样的,慢慢的,他们人也会变得不一样,心的距离也就变得远了,这光是靠年少时的羁绊,是无法维系这份感情的,人生成长的过程总会有这样的身不由己,所以倒不如说,他们若是想真的在一起,白居易当初就不应该搬家……而对于白居易而言,现在的湘灵,很可能还不如他身边一个亲密的伙伴,她其实是活在他青春的记忆里,而不是现实中,湘灵,只是他的执念而已。

    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

    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

    或许他们也曾期待过重新相遇,也曾坚信过未来会有奇迹的发生,但这些终究在静默的年华里,悄无声息的沉淀了。

    十一

    白居易在被贬谪九江期间,仕途不顺、心情沉郁,有一次,在庭院晾衣服的时候,忽然见到了一双鞋子。

    正是当年离别之时,湘灵赠给他的那一双。

    白居易凝视这双已经老旧的不成样子的布鞋,发了好一阵子呆,然后,写下了一首长诗。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今天在庭院晒衣物,忽而看见从故乡带来的鞋子。

    这是谁给我做的呢?唔,是故乡那位邻家少女所赠。

    我想起了她诀别时的话语,说要用这双鞋来代表我们爱情的始终。

    但愿我们两个人,就像鞋子与鞋带一样,同行同止,相伴一生。

    我如今被谪九江,离家漂泊三千里,是为了纪念我的爱人,才把它带在身边。

    如今把鞋子拿起来,反复地端详,却只余惆怅。

    明明鞋子还是成双成对,人却是形单影只。

    更让人叹息的,是这双鞋子原本多么的精致锦绣,可前些天下了场梅雨,上面的色泽黯淡了,绣着的花草也已经枯萎了。

    就一如你我之间的爱情。

    ……

    这首长诗,题目就只有两个字,上面也没有任何的批注。

    叫《感情》。

    十二

    长庆四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在杭州刺史职上任满,回京述职,他特意去了符离一趟,想去看看湘灵。

    伊人却已杳无音讯。

    白居易望向那个他们曾经初识的篱窗,一起依偎的地方,如今空空如也。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佝偻着腰,离开了。

    这就是历史给这段感情的最后一则记载。

    在这之后的白居易是个怎样的人,大家想必已经知道了。

    他开始学会放荡,整个人骚气的不能再骚气,经常流连忘返于青楼花馆,还公然在家里蓄妓,他说: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

    当年他没有得到湘灵,如今干脆彻底放开,纸醉金迷,把所有的愤懑借肉体的快感全都发泄出去。

    看看老年白居易的诗,有些句子简直是公然开车,比如“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能把不举说的这么清新脱俗,真的没谁了,这也幸亏是他白居易,若换做其他诗人,分分钟要被封杀的节奏。

    泡吧喝花酒就不说了,白居易因为年老体衰,为了助兴,居然还开始嗑药,他说: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什么叫钟乳?就是唐代的一种春药。

    白居易蓄妓,就爱找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似乎是为了追忆初见的湘灵,每当这些女孩长到十八了,他就不喜欢,转手就给卖了: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以上种种荒唐事,数不胜数,正如陈凯歌在电影《妖猫传》里,借白居易自己的口自述:无法无天,无情无义,只认诗,不认人。

    所以,你说他是渣男,不冤,真不冤。

    可有时候我却在想,原本深情白居易为何会变的这样滥情?

    我不明白,那个为了心爱女孩敢于去挑战巨龙的勇士,为什么会堕落成这样?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易云看到了这样一则热评:

    当一个女人错过那个她最想嫁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挑剔。

    当一个男人错过那个他最想娶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随意。

    挑剔是因为,谁都不如你。

    随意是因为,反正不是你。

    ……

    或许这就是真相吧。

    白居易还是那个深情的白居易,只是他的深情,只属于湘灵一个人。

    因为其他人不是湘灵,所以白居易在她们面前滥、渣、无情无义,可在湘灵面前,他始终都是那个叫做大白的暖男。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

    因为白居易晚年这首名叫《梦旧》的诗,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有份初心,他从没有辜负: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平生记忆都已经抛却了,爱情如是,理想亦如是。

    那么,你昨夜,又为何要出现在我的梦里呢?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我是知道的。

    一个人在经历过无数失去后,就不再渴望得到,在旁观过无数悲欢后,就不再希冀时光有情,相伴终老。

    但若是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明知道往后的故事浸满悲伤。

    我也定不后悔和你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zo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