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昨天俊波给我推了一篇他的年终总结文章《每一次年度复盘就是人生的一次升级(附文末)》,一口气读完,收获颇丰。
其中谈到了他写了数百篇各类文章、日记,听过数十堂课程,以及阅读、运动等方面诸多内容,当然,还有特别奉上的一包“酸臭”的狗粮。
可以收获这么多的他却说,“我感觉做的有点多,没抓到重点。”
我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做的事情那么多,想做的事情那么多,可它们的意义何在?是不是浪费时间?哪些才是我们想要的,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值得去努力的事情。我们可不可以抓住关键,做少得多?
今天的文章取材于这次交流。
二、能力圈
能力圈一词源于查理·芒格:
如果你的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没有边界的能力根本不能称之为“能力”
在自己的能力内努力和竞争,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需要获得协助,充分利用资源,高概率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最优的期望。 这等同于,彻底认清了自己,把握了自己的最佳成长方向,几近完美。
有人还对“圈”的标准给出了建议:10倍于你的竞争者。也就是说,和你身边的竞争者对比,你的能力水平要超出他们10倍。
可是,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太难了,不是简单的从自己现在的行业或者兴趣出发的,更可能是源于个人天赋,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曾了解的问题。
不过,个人独特的能力圈虽然无法找到,但一些任何领域通用的能力却可以划出来,比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在没找到自己特定能力圈之前,这些能力可以提前去提升。
因此,也有人这样来解释能力圈:
捕获.JPG
三、愿景导向
另一方面,能力圈虽然难以找到,但个人愿景则相对容易。
首先解释下愿景,愿景这个词往往被用于企业: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放到个人身上,就是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终身愿景则是在自己死的那一天,或者三五十年之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例如:
我希望成为一名兼并包容、洞察本质、喜欢讲故事、有卓越影响力的思维大师、领域专家和价值投资人。
愿景比能力圈不仅相对容易找到,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自己的榜样来归纳(附文末),而且基本会跟自己的兴趣,使命之类的相关,相对来说其他目标,或者完全没有目标的情况来说,更接近自己可能的能力圈。
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有了唯一的一个长期的目标,一切为了成为未来想成为的自己,有一句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这样,我们就有了列出原则、方法和实例了。
-
原则:围绕自己的终身愿景去做事情。也就是回答了我要成为一个XXXX的人后,先把这层身份里包含的能力(知识+技能+才干)去学会。
-
方法:有了愿景很多方法就自然可以用上了,比如制定目标有GROW模型、成果导向,决策有黄金思维圈,学习有找高手学心理表征。
-
实例:
比如我想成为具备多元化思维,喜欢讲故事的投资人。这里就包含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包含金融投资、管理等其他能力。
然后结合上文能力圈,会发现不少内容其实和通用能力圈是想通的,交叉点就是最开始要去完成的事情,比如讲故事对应表达能力,它又可以分为写作和演讲,那么就可以开始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当然,如果理解系统思维,其实就可以拆解表达过程为:
见闻->记忆->思维解构->表达(写作、演讲)。
也就是在完整的表达系统里,写作和演讲其实都是最后的表象,而知识积累和思维结构化能力才是核心前提,思维能力更需要提升。
而思维能力则可以通过一些书籍,学习一些思维模型,并经过练习提示,这里就不深入了。
最后,愿景其实是会变的,比如从学校出来,进社会两三年了,很多认知就变了。甚至,刚接触个人目标管理方面内容的小伙伴,由于认知太低,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两三个月内愿景会不断变化,但认知提升之后,还是会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就可以去制定目标,做要做的事情。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不试试错,怎么找到自己的能力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个人成长初期,找不到能力圈无所谓,我们可以先提升通用的一些能力,也可以先围绕个人愿景去积累能力。慢慢来,持续做,成长,从易开始。
附
- 参考文章
- 每一次年度复盘就是人生的一次升级@俊波:https://www.jianshu.com/p/b94f40f7b963
- 永澄:我是怎么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能力圈的?
- 能力圈详解@石stone:https://xueqiu.com/5509299851/87769455
- 我和我的榜样:https://www.jianshu.com/p/00f82acae940
- 个人成长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