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本是盼望中的低年级返校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一直在做准备——孩子们在家努力学习、长身体长本领,爸爸妈妈们积极帮助孩子调整生活节奏,老师们也是使出十八般武艺来指导孩子们的在家学习。我为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感到欣慰和骄傲,特地给孩子们买了《火鞋与风鞋》,打算作为返校礼物送给他们。
没想到一夜之间北京市防疫升级,刚刚重启的中小学又全面停课。于是我拖着一箱子书和笔记本,到学校后面的南庄水库去“摆地摊”。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领了书都不愿意走,在坝上和湿地里奔跑游戏——同学们能够见见面,太开心了!带着一份特别的仪式感,我们开启了为期三周的《火鞋与风鞋》线上读书会。
选择共读一本书作为二年级最后一个语文板块的“收官之作”,我有好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孩子们的人格发展来说,将要进入九岁之变的二年级孩子,从心理上要和父母分离,更独立去面对自己,坚实地立足于大地之上。一方面渴望长大,渴望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可能对自己产生怀疑和不满意。
《火鞋与风鞋》故事一开篇,就提出了同样的课题:“我是谁?”小胖子提姆被同学嘲笑,长得又矮又胖,只是一个贫穷鞋匠的孩子,难怪“提姆不要做提姆”了。整本书就是这样一段旅程,讲提姆如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去闯荡世界,面对害怕和软弱,建立内在强大的自信。旅途中故事套着故事,处处透着生活的智慧和幽默感。
第二,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我们之前主要通过诵读诗歌、绘本故事,听读长篇故事等方式来积累语言材料,也有了一段时间的写绘积累。“听-说-写-读”的教学顺序能够更好地调动孩子的情感和感官、运动,从整体上亲近文本,而不是一开始就进入到对抽象文字符号的训练。到三年级,我们终于要学习拼音,查字典,逐步掌握自主阅读和学习工具。在此站,我想带孩子们大声朗读,扩大识字量,积累词组语音和篇章断句的经验,为三年级进入到拼音和字典的学习打下一个好基础。
第三,鉴于低年级线上教学的时间不能太长,我需要找到一个线下自主学习和线上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不能指望所有的学习都在线上发生,等着老师来“喂养”知识。我希望通过共读书来提供一个材料和抓手,重点在于培养孩子们自学的习惯。所以,除开故事的讨论(侧重人格养成)、文本的分析(侧重语文学习),我还在线上课中引入了一些学习工具,来给一些具体的自主工作的指导,比如标记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绘制鱼骨图、做批注和摘抄等等……我也会和孩子们讨论朗读的技巧,比较朗读课文和口述故事的不同侧重点。从实际效果上来说,网课一定会“说破”得更多一些,不像在教室里那样由老师来引导学习,润物细无声。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帮助三四年级的孩子更加清晰学习的方向,从“无意识模仿”进入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这也是九岁转变的重要课题。
基于前段时间爸爸妈妈在《在家学习记录》中的反馈,以及两次线上家长会关于各种授课形式的比较,我们最后三周重点尝试了线上直播教学。然而,这半年里教师团队经常通过在线会议室来组织教研和开会,成人在一起议事,都容易出现各种“掉线”和心不在焉的情况。我一开始确实没敢尝试给二十几个娃上直播课,老师满屏找孩子都眼花了,孩子们能专注在课堂上吗?
事实证明,孩子们比我想的要强大和努力得多。他们很认真想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发言积极,偶尔遇到技术困难,还会相互帮助。每次看到孩子坐姿端正地等待上课,或是下课了还舍不得走,我就很感触——即便疫情把我们分隔在家,也切不断大家想要一起学习的愿望啊!
当然,网课中也存在个别孩子还不太能有效参与课堂的情况,需要我们持续去跟进调整物理环境、节奏和工作习惯。考虑到久坐和电子媒体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我有意控制低年级每天的在线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主要起到引导学习和回顾讨论的作用。所以课下的功夫格外重要,在健康的生活节奏,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是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花絮部分:分享一个课堂讨论的片段,和读书笔记中“鱼骨图”的例子。
吓死人的阿尔玛 (课堂讨论)
这章开头提姆认识了新朋友吉塞拉,和她一起去牵牛,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牵到半路上,他被阿尔玛吓坏了,就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有啥了不起了。你们觉得提姆很勇敢,很了不起,还是个胆小鬼呢?
奇奇:一下是胆小鬼,另一下很了不起。
彬彬:因为如果是我的话,我根本就不敢去牵牛。他勇敢地去尝试了,虽然他没有成功地把牛牵走,但是他勇敢地去尝试了。
丫丫:因为他敢过不结实的木板桥,然后他就闭着眼睛就过去了。要我的话,不结实我肯定不敢过去,我可能想要跳过去。
(能够自居在“提姆“的处境中,设想自己会怎么反应,这是共情和换位思考的基础!)
腾腾:他都不学会怎么牵牛,然后就牵,然后吓得赶紧叫吉塞拉。
(这个孩子强调了学习思维,新事物需要我们先去学习。)
秘密老师: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第一次敢去尝试一件没做过的事情,难免有些害怕。当他遇到麻烦,阿尔玛不听他的话时,怎么办呢?
小河:我觉得他胆小是因为他刚牵上牛,觉得牛有角,所以要尽可能和牛保持最大距离。
秘密老师:非常好,小河注意到了书中这个细节,提姆拉牛的时候,把胳膊伸得直直的——牛的脑袋上可长着尖锐的巨大牛角呢。提姆这是在保护自己,不要被牛角伤到了。
小河:我小时候就被牛鼻子顶过。
秘密老师:啊,是吗?那你当时害怕吗?
小河:我当时还挺小的。然后牛就过来想闻我,就像狗一样,一碰我,我就坐了个大屁股墩儿。
秘密老师:这样的经历真宝贵。对提姆来说,人生第一次牵牛,被吓了一大跳,还好有惊无险。除了他敢于去尝试,还有什么地方你们觉得提姆了不起?当你们不知道答案时,可以再翻一翻书。请孩子来读一下腾腾摘抄的书上这段话,老师也特别喜欢。(在屏幕上展示孩子的读书笔记。)
小晖(朗读):你想想看,差点儿你就得独自一人继续上路了!而我早被那头吓死人的阿尔玛拽着去周游世界了!
秘密老师:这一段是提姆牵牛回去以后,对爸爸说的话。说明提姆从风鞋老爸那里还学到了一个什么本领呢?
孩子们:开玩笑。
秘密老师:对的。当他遇到可怕的事情时,他能跟自己幽默一下,放松一下,能够让自己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不会那么害怕。所以提姆这一趟出来,还真是长了不少本领呢。你们觉得呢?
一只黑羊的故事 (鱼骨图)
鱼骨图是我们读故事的时候,找到的故事发展的脉络。在《生日前的九百分钟》,时间的推移是明显的线索;《一只黑羊的故事》中,地点(场景)的转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在《了不起的阿尔玛》中,有的孩子用故事出场的人物来构成鱼骨图上的几根“大骨头”,也是很不错的思路。时间——地点——人物的转换,都可以构成故事发展的线索,我们把它们写在每一根鱼骨头的上方,下方则可以写具体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等等。
不论是画鱼骨图,还是借助鱼骨图划分段落,我并不预设标准答案,希望更多是作为每一位读者个体和文本对话的工具,提供给孩子们。因为只是初步引入,有的孩子/家长会觉得太“思考”了,有点无从下手;有的孩子则开始尝试借助鱼骨图来帮助自己梳理故事脉络和讲故事。我觉得即便是流水账式的鱼骨图、或是碎片化(不完整)的鱼骨图,也是很有价值的,它能让我们看到孩子眼里心里的这个故事。
通过前三个故事的鱼骨图,我们总结了在文章中找出骨架(摸清脉络)的几种方法。到了第四篇《一只黑羊的故事》时,孩子们不光是概括了“段落大意”,还在结尾处提炼了一下“中心思想”呢。一起来看看——
小河的鱼骨图结构清晰明了。因为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我就问他,看着鱼骨图讲故事,有没有帮助?他笑着说有,更有条理了。
这个故事有三方角色,小黑羊,天神们,还有羊群里其他的羊。从小河的鱼骨图,我问大家:小天门,小天门、中天门、大天门的使者以及上帝对待小黑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孩子们说,越来越友好。是的,只有心胸足够博大,才能够去爱世间万物,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境界吗?
这个鱼骨图除了开头,后面没有再提及羊群的态度,我请孩子们仔细看看羊群的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果果的鱼骨图上详尽地叙述了三次羊群的态度(可见他投注了自己的关心),而结尾表达得比较中性克制——羊群“习惯了黑色兄弟”。他在整张鱼骨图上用了不少表达情感的话语,条理也很清晰。
小语的鱼骨图比较概括,结尾很惊艳地说:“大家爱上了黑羊”,如果说这多少有点孩童的天真想象,现实可能没那么轻快,可是我们再往前读到——“黑羊爱自己”这句,真是太智慧了!书里并没有这样一句现成的话。小语是怎么看出来“黑羊爱自己”的呢?
我问孩子们,从书上哪里可以看出来黑羊变得爱自己了?孩子们找到像这样的词句:“心满意足”、“开心地跑回自己的羊群”、“自顾自埋头吃草,不再理睬它们的挑剔”……小语这句近乎直觉的总结真是神来之笔,正是因为小黑羊懂得爱自己,它也不再对他人抱有疑虑和防御,“任何时候它都善良友好地对待群里的伙伴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黑羊的故事是整本书“提姆”的转变的一个寓言。孩子们能够从故事中汲取的意义,比我们想象的都要深刻。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去说破这些故事背后的道理,更难得的是有所体悟之后,真的能够去践行自信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7月11日晚上,我们带着孩子们在果园举办了期末庆典和露营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成长。
接下来就要放暑假了,风鞋老爸们,快带着火鞋去闯荡世界(大自然徒步、骑行、游泳,还有各种不光是玩、也挑战自我的活动),长本领的同时,也会让我们的内在变得更强大、更自信。
提姆在给妈妈的信里说:“我们行走在路上”。这是三年级的孩子在经历九岁之变后,将要呈现出来与世界的关系。让我们共同期待三年级的“我”稳稳落在大地之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