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不能“逼”?我看未必

孩子不能“逼”?我看未必

作者: 小脚丫菇凉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08:55 被阅读0次

    现在各路媒体都呼吁家长再也不要逼孩子,不能因为逼迫孩子而发生家庭悲剧了。可是不逼孩子了,逢年过节,各路亲戚、三姑六婆相聚的时候,为人父母的就免不了得面对着主动拼娃,或是被拼娃的场面了。孩子调皮,成绩不如人?人比人,气死人?

    为什么有些孩子可以主动收拾好房间?

    为什么有些孩子可以在客人面前很有礼貌?

    为什么有些孩子可以像贴心小棉袄一样乖巧窝心?

    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是受到瞩目的,散发着“优秀生”的光芒,把那些三姑六婆家的孩子都比下去。然而如果没有经过甄选和试验的良好教育方法,这个想法永远只是梦境。家长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优秀是一种习惯

    留心观察一下,大家可以发现:

    上学时成绩榜的前几名从入学第一年就是定下了;

    工作上被表彰的那几人总是表现出色的那些人,偶有变动;

    宿舍里那些总是不爱收拾做家务的人,即使多次提醒也不能撼动他半分;

    朋友聚会中充当组织头目的、调节气氛的也总就是那几人;

    一些受人膜拜的活力朋友每次见面总是能发掘新的生活乐趣……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我们可以总结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可能是父母、上司,甚至是你自己逼着你养成的,那么优秀能否逼出来呢?

    >>>>优秀可以“逼”出来

    小丫子曾是留守儿童,后回到父母身边读小学,初中开始住校,高中、大学经常远离父母,但我从初一开始就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自己的成长一路反思,你或许可以从一个孩子的回忆中看到你自己的影子:

    从留守回到父母身边,人、物、语言、周围环境,没有一样是熟悉的,总被同学、弟弟妹妹欺负,被抓花了脸,每天小心翼翼,害怕被骂,少被关注,爸爸妈妈老说我反应迟钝……这样的孩子却在二年级成为班上的“优秀榜样”,这归功于爸爸对小丫子的严厉。

    爸爸考功课并不是方方面面地考察学习知识点,也不一一督促我、教会我做作业,而是抓重点中的重点:

    一年级考汉语拼音字母,二年级考加减法,三年级考九九乘法表。

    四年级此后爸爸便不再管我的学习,因为我已经“习惯性”成绩好,他只会每隔一段时间问:学习怎么样了,然后看看我的成绩表,引导提出一点疑惑和建议。

    从以上事例看到爸爸“逼”着我学习,这样的“逼”恰到好处:

    抓住成绩优秀的关键,关键点做好了,自然容易达到目的;

    不常亲自教功课,使我不依赖爸爸去完成功课,而是靠自主学习;

    适当施压,但不过分责骂,持续养成“成绩好”的习惯。

    所以“逼”实际上应该表现为“督促”、“引导”,而不是强迫。

    “逼”着孩子养成好习惯,独立思考,戒掉对零食的瘾……这些都不是单纯地“逼”就可以做到的。找到适合的方式,引导孩子明白事理,监督他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不能因为孩子不想做、哭闹任性,而你想轻松过关就放任他。

    >>>>优秀并不只是指学习成绩

    很抱歉,我今天本意不是告诉大家要怎么培养一名学霸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不能将优秀只局限于学习成绩里,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开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思考方式,阳光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优秀的表现,也是成为日后优秀或者更加优秀的基础。

    父母们总是责骂孩子不懂事,不争气。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吗?表现优秀与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父母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优秀程度。如果孩子表现差,请先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与行为。

    从当得知自己即将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培育孩子是要注入大半辈子的心血,任劳任怨。可很多时候我看到一些父母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总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在以爱的名义,折下孩子那暂未展开飞行的翅膀。

    >>>>优秀是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人的天性中是有惰性的,喜欢舒服无压力的状态,喜欢享乐;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积极寻求逃离而不是去解决……如果无法战胜这些惰性,人无法完成应该做的事。习惯于优秀,那你就不怕落后。

    在我看来,优秀就是尽自己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做自己的第一名。

    这样的认知下,父母若发现孩子不适应当前教育体制,不爱学习,但已经尽他所能做到最好了,那么请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去帮助他在其他方面找到他擅长的,鼓励他去发展,督促他做到最好,这就是成为优秀的路径之一。

    孩子明白了优秀是尽自己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就不那么在意比较和竞争,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遇到了强劲对手也能遇强则强。

    >>>>与孩子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关系

    我们家长的教育中总是将焦点放在了孩子的日常表现中,却逐渐忘记了要定位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孩子与父母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我希望是“朋友”+“导师”+“前辈”。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犯错了该怎么处理?

    不着急批评,询问清楚发生什么事;

    让孩子说出感受,教会他释放压力,教会他冷静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和后果;

    最后让孩子自己做出正确选择。

    从以上的处理方式来看,“朋友”意味着平等、自然地交流,“导师”意味着思维和方向的引导,“前辈”意味着给出自己的经验性建议。

    朋友、导师、前辈这些人都不会强迫孩子按着父母意愿做出某个决定,不会将孩子当作是附属物或是无自主意识的人偶,也不会总是寄予过多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交际中尊敬孩子的个人意愿,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请家长都准备好对孩子各种问题的教育方式,因为第一次处理不好便会给孩子造成差的印象,之后挽回也未必可以消除孩子心中的顾虑或阴影。

    小丫子在初一暑假时特别爱看书,文学、历史、科技都爱看。一次我看到调查说:时常走路的人比不常走路的人更聪明一点。

    恰好爸爸说起让弟弟妹妹走路上学还是坐车上学,我就提出了从书上看来的调查结果,觉得弟弟妹妹走路上学会好点,毕竟也不是很远。

    可是爸爸用很重的语气反驳我:那开小轿车的人会比只能走路的人蠢吗?那他们怎么赚的钱?近乎是对我发脾气的样子。

    我当场就吓到了,将眼眶里的眼泪死死逼回去,然后说:当我没说过。

    从此我不再愿意跟我爸提出我的意见,或是分享我的新知识。

    伴随成长,孩子会有一天会守住自己的秘密不肯告诉爸爸妈妈,亲子关系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叛逆期或父母的更年期变得紧张起来,可能会以为孩子赴远方上学或工作而时常不能见面……但亲子关系应当是密切的,不可替代的,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到双方相当多的能量。

    平时的工作让父母压力山大,可是孩子的教育不可忽视,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看过了就忘记了,教育孩子毕竟不是一件短期工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能“逼”?我看未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gd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