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从上海旅行回来的A君说:我一直以为,一线城市会有惊喜的惊奇的地方,震撼我,让我感悟感受到什么,但这一趟回来,还真没啥特殊感想,感觉又浪费了几天。
我说:你去了几天。
A君说:上海一天半,杭州一天半,主要路上时间花的也多,占用了快两天。
我疑惑到:没看到啥美景美食之类的吗?
A君说:到上海的第一站是去看东方明珠,相信每个人都这么认为,而当站在黄浦江边上,对岸的东方明珠,第一感觉是一根硕大的冰糖葫芦,可能时间点不对,傍晚时分,没有灯饰,看到真容就是这么的,怪,没有传说中的视频上的光怪迷离炫丽多彩。而田子坊,就像一个集市,古朴古朴的砖墙巷道,汇集标榜地方特色的东东,感觉也不咋样说实话,还不如杭州的河坊街,民间艺术色彩更浓烈,手工艺展示更直接惹眼。但总体来讲,这趟回来,我有个深深的体会就是,别人眼中所谓的特色,其实就你所在的城市,你都能找到一个类似的。
对于A君的体会,虽以偏概全,但也不无道理。只是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特色,人情世故,美食美景,类似的总会有,但神似并非一致。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光靠几天时间的走马观花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个标志的意义,我们看到的只会是其形状,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去专注其内涵,浮躁的走马观花,还可以看到了全部。
2、
那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了?
曾问过一个在5A级景区工作的当地人,对于每天能欣赏到如此美景是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然而他却表示并不是,他说:都腻了,感觉没意思。
是呀,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旅行又何尝不是从自己熟悉了的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探索”去“折磨”自己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何出发,又为何停留,很多时候,我们一直觉得前方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等待着我们,然后结果常常却是一无所获。看到了美景,拍了美景,谈资里多了一句“我去过”,估计是很多人的现状,也估计是很多人觉得够了的存在。
旅游景区经常标榜到哪里必须去哪里才值得,就像鼓浪屿之于厦门,日光岩之于鼓浪屿,三叠泉之于庐山。等真正亲临后,往往失望多于震撼。商业化景区的运作,很多时候,让“景”失去了本真,多了利益和价值的较量,不断的开发和人工制造,让游客,愈发趋之若鹜,满足心中的浮躁。
3、
也不知从何时起,旅行成了一种炫耀的方式,当然,应得的无可厚非。很多人体会不到《转山》中张书豪对生活态度的蜕变,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模样吧,一半安详,一半疯狂。
诗和远方不能改变人生,生命的意义,在于一颗发现的心。几年前朋友L君独自去过一趟江西庐山,当然也是应了噱头去了三叠泉。去过三叠泉都知道,从牯岭镇出发去三叠泉,会经过一段不断下坡的山路,然后到半谷底,然后看到三叠泉全貌。
L君到三叠泉的时候,已经天快黑了。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后,还来不及感受有多震撼的三叠泉美景,就遇到一个可怕的问题,回去要爬很长很长的坡。来时已是疲惫,此刻更是爬一节台阶,腿都在抖,更加上天慢慢黑了,山间空气都冷起来,几乎没其他游客,而且谷底信号很差。
L君说:那一刻,有种会挂在那里的感觉,体会到什么叫“绝望”。一瞬间想起了好多人,想起好多事没做。一切好像都变得不重要了,一切又好像那么可惜。
他还给一个暗恋许久的女生发了一条表白的短信,那一刻无所畏惧了。
不过幸好后面遇到了几个掉队的驴友,一起结伴安全返回了。
L君说:珍惜生命,珍惜你所拥有的,生命真的很脆弱。
不得不说,也不一定要用这么苛刻的旅行,来让自己体验顿悟,但我想,旅行的意义,应该在于遇见真实的自己。
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困惑的时候,去问问那山吧,它会告诉你答案。我想,这里的答案,其实是内心真正的声音,是最真实的自己,独处时的呐喊。而旅行,在于,你知道山的方向,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