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十八》送给即将到来的二十八岁,其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十八:十年了,为何未按约定,出嫁
我:时间太匆忙,我还未成长
十八:你不怕世俗嘲弄的眼光嘛
我:害怕,但无妨
十八:如果还凑合,就嫁吧!年纪到了
我:所以,年纪到了,就该嫁嘛
十八:你不再是我,但我还是希望在任性之余你能保持初心,开心就好
敲完键盘的一刹那,我才惊愕于那徘徊左右的初心,仿佛从未走远,我想遇见的,也从未被强拉硬扯的相亲而改变。
有时候,像坐在谈判桌上的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人生,带着几分戏谑几分孤傲,试探着对面四目相对的人,总期望着找到些共同点,调剂式的附一微笑,咀嚼着七七八八的小想法,好继续这场被别人导演的一出戏。
可戏总归是戏,一个镜头只需几秒。就像那大街小巷的快餐店一样,大快朵颐也不过只是片刻钟而已。无论你是把扫描枪,还是那二维码,只在那闲言碎语间,便止步于内在的探究。也许,我们对感情的追求,也是速效的,抑或是抵制的。抵制这场被强拉来扮演主角的戏。
那如果匹配了,我们就算被捆绑了嘛?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好像唯有相亲的戏码完全的破解它,因为它被标注着赤裸裸的诉求。可为什么见你第一眼,我就要承诺得娶 得嫁呢?我们还是陌生人,只因扫码匹配,便被强推着匆匆走进那座围城,然后鸡毛蒜皮一地,日子真在过,但也真的累。
没有感情作基石的围城,被困的永远都是自己。围观的人无论再热闹,总归不是朝夕相处,风言风语再多,感受都是自个儿的。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先爱自己,再爱对方,然后再去爱孩子。当你冷静下来,拿它来作实践,真真是如此。所以,如果注定要过菜米油盐姜醋茶的“索然无味”的日子,起码,我是从心的,不是强拉强拽的。
可无论我们有多抗拒这出戏,勇气都还是要在的,抑或洒脱也要并存。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坦言之,切不可避之。用种不恰当的表述,如果这出戏是个游戏,那这份勇气和洒脱,便是游戏的规则,只有遵从者,才能好聚好散,不至于拖泥带水。
只可惜,我也并不是那个有勇气且洒脱的人。我曾拒绝接电,拒绝回信息,敷衍了事,最终托得别人的口,告知对方,我并未中意他,事后有段时间无法释怀。以至于再遇见此法待我的人,我还一度臆想,是不是上帝也用这般方式“惩罚”我呢
好在,我是个迫切愿意去感受所有情绪的人,无论是将它们转换成文字,还是待沉淀后转述给别人,我都是收获的那人。
我从不觉得女孩子在最美的年华里,只有那一个选择。我所理解的最好的状态,便是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并且我会为之而爱上生活,无需雷厉风行,只需不沉溺是非,岁月安好。
相亲不是走进婚姻的绿色通道,更不是用来捆绑感情的幌子,只是我们都要技巧性的勇敢点、通融点,不必太苛刻或者太执念。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s ever dies.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我们竭尽所能,都在追寻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旅行,爱好等,他们是最好的希望。也许不必妥协,也许未曾走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