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65《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阿德勒也承认自卑感人人都有。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人究竟为什么会有自卑感呢
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
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
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在这里,你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
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独自站立;他们学会语言,可以与周围的人自由沟通。
我们都有想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
人类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
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自卑感我们应该摈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
如果是这样的自卑感,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
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
青年:哎呀,是啊。自卑感越强,人就会变得越消极,最终肯定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自卑感不就是这样吗?
哲人:不,这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青年:自卑情结?也就是自卑感吧?
哲人:这一点请注意。
目前“自卑情结”这个词似乎在使用的时候与自卑感是一样的意思。
就像“我为自己的单眼皮感到自卑”或者“他对自己的学历有自卑感”之类的描述中全都用“自卑情结”这个词来表示自卑感。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用。
自卑情结一词原本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
例如,即使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原本也是指一种对同性父母亲的反常对抗心理。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
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关于你所说的因果关系,阿德勒用“外部因果律”一词来进行说明。
意思就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例如,前几天就有人说:“自己之所以始终无法结婚,就是因为幼时父母离婚的缘故。”
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看,父母离婚对其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与自己的婚姻观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
但是,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把这种论调称为“外部因果律”。
问题在于你如何去面对这种社会现实。
如果抱着“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
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
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关于自卑感,阿德勒指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也就是说,自卑感虽然人人都有,但它沉重得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
如何去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呢?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等。
但是,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拿刚才的例子来讲,就会产生“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并且还会进一步通过“如果有高学历自己也很容易成功”之类的话来暗示自己的能力。
意思就是“现在只不过是被学历低这个因素所埋没,‘真正的我’其实非常优秀”。
自卑情结有时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优越情结”。
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
即便如此,又没法忍受“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之类的自卑情结,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
如此一来,人就会想要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权势张扬”。
例如大力宣扬自己是权力者——可以是班组领导,也可以是知名人士,其实就是在通过此种方式来显示自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逐名牌服饰等也属于一种权势张扬、具有优越情结的特点。这些情况都属于“我”原本并不优秀或者并不特别。
而通过把“我”和权势相结合,似乎显得“我”很优秀。
这也就是“虚假优越感”。其根源在于怀有强烈的自卑感当然。
我虽然对时尚不太了解,但10根手指全都戴着红宝石或者绿宝石戒指的人与其说是有审美意识的问题,倒不如说是自卑感的问题,也就是一种优越情结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