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考场范文是“范文”吗?

考场范文是“范文”吗?

作者: 沽河之畔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23:18 被阅读0次

    我们高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如下:

    材料一:

    因收费站撤销,一位36岁大姐找领导哭诉:“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除了收费我啥也不会,也学不会什么,以后怎么活?”

    材料二:

    朋友兰兰迷上了摄影,她买了许多有关摄影的书籍恶补基本知识,后来又报了摄影兴趣班,买了新的设备。

    同事小c听说这事,劝她:咱们是写稿子的,你学这个没用,有这钱不如留着去旅游。

    兰兰不为所动,在摄影班学了半年,拍照技术提升了,照片也拍得越来越专业。

    就在上个月,兰兰的部门新增了摄影主编的位置,她上司毫不犹豫地把她提了上去,她的工资和待遇立刻翻了一倍。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一篇考场范文,可能最终得分54,据查标老师说,查标得分57。我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此文。

    提升自我,绽放光华

    ①正如三毛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生。”诚如斯言,那位收费站大姐,在下岗后,哭诉着说:“我啥都不会,以后怎么活。”那是怎样的悔恨,又如在工作之余学习摄影的兰兰,当面临意外的升职后,又是怎样的喜悦与充实。

    ②由此可知,在这个奋进飞速的时代,我们应在自己心中田地,修篱种菊,提升自我,如此,方可嗅到花香弥漫,观春色满园。

    ③“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会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希望它永远滋滋地响,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翻腾不休。”正如已经九十岁高龄的叶嘉莹,已是“苍松灌雨霜,任教风雨渡韶光,卅年回首几沧桑。”她一路坎坷,却一路迎风沐雨走过,却自诩“碧云归碧落,未随红粉斗红妆,余年老去付舒狂。”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我以魏晋风度行走于世,无悲无伤。”这正是对叶嘉莹最美的评价。她经历过苦难,却无畏苦难风霜,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当别人眼中的她绽放为一颗滴翠流芳的树,她却淡然吟唱出来自心灵的歌诗,是的,在困苦亦或是挑战面前,提升自己方为人生坦途。

     

    【段评】第三段举例叶嘉莹先生,直接引用说的话,有三处,字数101;又引用木心先生的话语,有25字。两处引用126字,而整段共260字,引用几乎占了一半,何来说理!叶嘉莹先生“提升自我”具体表现在哪里?要说真正的说理,就是这么几句话——“她经历过苦难,却无畏苦难风霜,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在困苦亦或是挑战面前,提升自己方为人生坦途”。这几句很笼统,泛泛而谈,如果用在别的名人身上而不是叶嘉莹先生,也畅通无阻。分析不具体,没有针对性,是这一段最大问题。

    举叶嘉莹先生一例,论证“提升自我,便会绽放光华”这一观点。难道“提升自我”就一定会“绽放光华”?有没有“提升自我”,绽放不了光华的?叶嘉莹先生在诗词有深厚造诣,绽放了生命的光华,是偶然性使然,还是有其他因素的帮助?在举例时,学生一定要对事例中人物有充分了解,还要思辨地考虑问题,说理要有理有据。

    ④正如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所有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这一时代人类的精神家园。”的确如此,当我们修齐治平之时,于无声处,就推动了时代发展,人类进步。正如那个隐(性)姓埋名的林俊德来说,最后一刻依旧伏案,提升自己,方创造了核的辉煌,正如那个坚持工作的黄旭华来说,亲自监督过每一个步骤,方才使潜艇能深潜入汪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升太平。”张载却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由此观之,提升自己,不仅使自己绽放芳华,却也引领了国之前进,国之兴(胜)盛,因此,(兼)坚持提升自己之心方可踏浪前行。

    【段评】引用周国平这句话,意在说明,时代的精神家园,依靠我们每个人孤独的虔诚的奋斗。而作者引用之后,却说“于无声处,推动时代发展”,前后根本就对接不起来。接着举例叶俊德和黄旭华,虽然在文字里有“提升自己”字眼,根本证明不了他们的事迹是在“提升自己”,却是在论证“责任担当”话题。引用张载这句话更是能看出作者佐证的中心是“以天下为己任”。

    ⑤叹今种种,愤恨悠悠,当下,多少人颓于现状,不思进取,沉迷于物质间,精神之火已然熄灭,前方是一步黑暗。他们不懂适时的提升,终会追赶不上时代步伐,被人生所抛弃!

    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让我们用莎翁的话,激励自己,提升自己,去靠自己拼搏,创一方天地,您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⑦愿提升自我,绽放灼眼之烂漫光华!

    【总评】这篇文章教师查标得了57分,而实际得分可能54分。全文直接引用8处,不包括化用,256个字。对作者来说,有了此文的成功,会得到极大鼓励并沿着这条引用引用再引用之路坚定走下去,其实这是一条不归路,误入歧途。对其他同学来说,看到作者能得高分,免不了会模仿其成功之处,也引用引用再引用。对老师来说,会以此为范文,推而广之,让学生们尽力模仿,以华丽外表献媚阅卷人,贻害无穷。

    这样的结果是由考试评价机制和教师制定的评卷标准造成的。

    唐朝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是面对大盛的骈体文提出的,希望扭转当时重文轻质的文风,学习先秦散文的内容充实现象。骈体文,由南北朝隋朝沿袭而来,并非根植于唐朝,到了唐朝已是强弩之末势;再加上韩柳散文大家的强烈反对,使得骈体文更是无藏身之地,最后只得消失。

    这等害人不浅的“范文”,也需要像“韩柳”发动一运动,才能消灭掉?还是由它自己消失掉?

    现在整个社会,浮躁且急功近利,不能把作文骈体话完全归罪于教师。如果阅卷老师不把引经据典的文章当做好文章,怎么迎合高考阅卷方式和速度?怎么迎合渴望好成绩的领导和家长?逻辑严密否,论述充分否……不做深入探究,只在表面下足功夫,字迹要清晰!语言要华丽!亮点要突出!

    考场时间有限,出的题目不具理性,怎么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充满怀疑精神、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文章。

    作为一介教书匠,很为难,不迎合“范文”标准,学生得不到高分,学校家长学生都不愿意;迎合“范文”标准,长此以往,使学生在大学学习、到社会工作,写作会走很多弯路。左右为难的情况,每个语文教师都遇到过。

    既能训练学生良好的说理和思辨能力,又让阅卷人舍得给高分,这二者将是我要解决的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场范文是“范文”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pq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