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说话。说话可以信口开河,也可以深思熟虑,可以直来直去,也可以委婉表达,表达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沟通结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被灌输一种思想:讨论可以增进交流,道理会越辩越明。我抓住一切说话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他人争论孰是孰非。争论出所以然了吗?当然没有。真正的知识不是从争论中得到的,而是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的。而且,讨论不仅无法获得知识,还会立起一个牌子,旗帜鲜明的告诉对方,你与他不同。有谁喜欢和自己观点不同甚至对立的人?每个人都有维护一致性的心理倾向,无论对错,都要捍卫自己的价值和观点。妄想通过讨论获得事实真相,一定会让你大失所望,即使你持有千真万确的真理,你也无法把对方驳倒。俗语“得理不饶人”,用来描述这个场景再合适不过,你捍卫的是你眼里的真理,而对方捍卫的是自己的尊严。争论的天平一旦偏向某一方,看似一方胜利在望,两人的关系却正走向终点。
在心理一致性面前,讨论也许让你获得真理,但更有可能让你失去友情,甚至生命。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是犯了这个禁忌,让老百姓颜面无存,被投票处死。
我深知这个道理,然而常常无法身体力行。一次,微信里老同学和我推荐中医,我不太再赞同中医的很多疗法,他问我缘故。我意识到一场讨论要开始了,明确告诉他,最好不要讨论,他还是坚持让我说出理由,既然如此,我好为人师的习惯马上摆脱缰绳,冲了出来,摆事实,举例子。如我所料,我的种种观点,被他一一反驳,我又反反驳,一个多小时后,两个人借故要吃饭,不欢而散。很多讨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在伤害双方的感情,越是执著,伤害程度越深。
事后分析,我的那些所谓观点,不过来源于几篇中医黑的文章,论据和论点非常清晰,说服我弃中医投西医,但我尝试用交流的方式说服我的同学,失败了。我坚持的,只是我认为的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真理,对错不重要,一致性最重要。纠正错误的观点和事实,是上帝该做的事,而不是你我。
我很不耐烦地放下书本.站起来准备插进去,承担”聪明人的重任”,去教育他们。不料,我才起来了一半, 突然想.谁请你去做他们的老师?他们对原子弹的错误认识真会伤害他们吗”“我重又躺下去看书 有人问到我,我就回答,别人要我解释,我才解释。我写教育文意给那些希望阅读的人看,但是我学会了不自告奋勇, 主动提供自己的学问 –阿西莫夫《人生舞台》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谈话、讨论,还是演讲,目的并不是获得寻找问题答案,而是获得对方好感。只有通过对话,让对方喜欢你,信任你,你的观点和知识才有可能传达给对方。所以,张口时,不能想着对错,而是猜测对方的喜好,任何不以对方喜好为指引的谈话都是浪费时间。理解这一点,才能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我的另外一位同学,和我倾诉过他的很多苦恼,我不知好歹,自告奋勇帮他出谋划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结果可想而知,我浪费了一次增进感情的交流机会,而且也许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从这个道理出发,谈话应该以对方为主,要“换位思考”,尽量挖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对于缺点和不足要学会视而不见。当然,这只是术,仅仅做到这一点,即使谈话能愉快进行,也会让人觉得你虚伪,因为你眼神和嘴角,会不经意暴露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积极倾听就是告诉对方你对他的信息的理解,关键是尽力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信息 ——《谈话的力量》
真正要学会的,也许是更深层次的“道”:从内心相信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环境适应的自然结果,即使换成你,一样会成为面前的他。这样,才能做到身同感受,就像和自己对话一样,耐心倾听下去,开始享受谈话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