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他乡的童年》纪录片有感(草)

观《他乡的童年》纪录片有感(草)

作者: 瑜味 | 来源:发表于2022-01-13 15:05 被阅读0次

    本纪录片共6集,分别记录了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和中国的教育理念,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和老师的近距离谈话以及他们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和教育内容、模式等直观地领略了各国的差异性和可以汲取的精髓。

    从来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教育知识,误打误撞地接触、东拼西凑地堆砌,每次还不自知地认为我明白了很多,慌不择路地在孩子身上试验,第一次当妈妈,没有上岗证,这是我最愧对孩子的。看了这部纪录片,获得了一些启示。

    教育无定式,符合成长环境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又融入环境,循环往复,适者生存,无比较自得其乐似乎蛮好。

    现在是地球村时代,各国之间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信息等等交流碰撞,不知不觉间就会对比,即使都是善意的、接纳的,爸爸妈妈们也难免出现主观地生搬硬套、盲目崇拜现象,盲人摸象似的感性判断时长发生。

    日本教育选取的是几所幼儿园,理念不尽相同。环形学校设计别具一格,很多种子可以给孩子们种,校园内还有动物可以喂养。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大声快速喊出词语,孩子大声快速回应,记者担心孩子们反应不过来,可是从结果看孩子们完全适应,人的潜力和适应能力无限,我不知道底在哪?

    孩子们光脚跑、有秩序地做事,充分感知他人的感受,他们一遍遍地大声重复,那种气势夺人眼球,日本精神里有民族气节、隐忍和规矩意识。

    芬兰教育里完全遵从人的天性、人的自然属性。拥有数千只鹿并愿意世世代代生存在那里,与社会隔绝依然怡然自得。

    孩子们受到父母言辞上或者行为上的丁点不尊重,都会受到社会组织的严肃谈话,生活在那里的中国妈妈很享受处处优待的社会环境。

    学校的教育形式非常新鲜,走到大自然里感受树木的颜色、气味,并尝试用语言去表述,没有标准答案。那里的博物馆缤彩纷呈,让我动了想带孩子去参观的念头。这应该是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源吧。

    印度的教育刷新了我对他们的认知。印度的质疑品质深入每求学者的血液里,没有人在乎自己表达的对错与否,在互相辩论思考过程中,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定会认真解答并随时欢迎,开放式的课堂,课上的内容远远超出一般的教学大纲。

    印度喜欢无秩序,在无秩序中开辟新路,哪怕会因无秩序吃尽苦头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大胆、创新、质疑的精神,使印度为世界贡献了不可小觑的智慧。

    英国的精英教育涉及的比较多,感觉上跟中国很多地方的私立学校有几分相似。进入学校是节奏紧张、内容丰富、行程满满的日常,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表现,最后都适应了这种严格的管理与学习模式。

    这个纪录片内容倾向于课外活动,音乐会、棍球比赛等等,在其他记录片里看到的课程内容不少,孩子们需要付出足够地努力,才可以在期末考试中拿到A的成绩。

    以色列这个国家一直让我着迷,从安妮日记里感知到的那个小女孩,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犹太人和和犹太教育我是深深认同的,但我做得非常不好。

    一个父亲通过罗列一系列看上去毫不相干的物品,让记者和孩子们去思考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记者大开的脑洞里,我发现了思维的魅力。他的儿子是他爸爸相信的样子,自己完全可以管理自己,孩子完全像我们成人,可是我们身边的孩子们非常少有能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这是我需要深深反省与学习的。

    十来岁的孩子们创业,自己当自己的CEO,执行总裁,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成就感、体验感、团队协作能力都让我羡慕不已。

    社会上承认的英雄是永不言败的人,因为创业一次性成功率极低,就算是以色列4%的成功率领先其他国家,这个数字仍然不是我们期望的。投资人更青睐创业失败过的人,因为他们成功的几率又提高了一些。

    中国选取的是台湾和西安,文化瑰宝。这个应该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他乡的童年》纪录片有感(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vn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