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日照市第七批教学能手培训,聆听了来自美国、上海、天津教育专家们的先进教育理念,领略了他们的教育风采和一些老师的经验交流,感到收获甚多,我的心也豁然开朗,因为他们为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的张京顺博士做《在线教学的全程式综合性评价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他首先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懂得,人生就要不停地探索、进步,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接下来,他从在线学习的问题入手,分享了在线学习与评价的特点:交流容易但难跟踪评价,多向交流——师生,生生,有效构建学习行为评价,强化可视的交互功能的课件,需要更多些的时间和工作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是重点交流的内容,他特别举例子,谈到了在游戏与活动中的评价。如将学生划分小组,每组5-6人,每生选取两张不同颜色的纸,针对问题写两句话,组内调节顺序,加上题目,变成一首小诗,署上名字后上台汇报。再如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不同价格的题目等。在问题中发现共性,找到教学的规律也是张教授的优势。他分享的故事一,注重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构建与发展;故事二,冲突与矛盾,采取不同的评价与解决的策略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中;故事三,面对学生的多样化,采取不同方式的评价与情感鼓励。张教授的探索研究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值得我们细细学习。
二、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夏惠贤院长分享了《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来自上海的实践》。他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从知识之树之视角入手,讲解了枝丫性知识(看中学、听中学,来自他人)和躯干性知识(做中学,自主建构),告诉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发现基于其经验的教育知识。人类四种学习传播的知识模式,包括明确知识言传为明确知识、明确知识内化为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外显为明确知识、默会知识意会为默会知识,后两种正是资深教师、特级教师能体现的。如何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上海地区探索了“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建立起青年教师研习社,编写“新教师百问教材”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让校本教研充满实效
来自天津教科院的陈雨亭教授分享了《校本教研创新的一致性设计》,她从传统教学的弊端谈起,告诉我们,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愿景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所谓“理解力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力为根本目的教育。“理解力”即将学科知识运用真实生活情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迎接21世纪信息文明之挑战的核心素养。明确校本教研的阶段性目标,可以是年度目标,也可以是三年目标,还可以是短期的项目计划。阶段性目标的制定要主动回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
明确了愿景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后,怎样设计评估任务依据,陈教授结合真实情境任务举例,给现场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她举了文学名人堂的事例。艺术和文学委员会宣布建立一个用于展览美国著名作家和艺术家作品的名人堂。由于你的班级正在完成一门美国文学的课程,要求你提名一位可加入名人堂的作家候选人。完成你认为值得介绍的候选人的推荐表,其中应该包括关于该候选人对美国文学贡献的分析及你推荐其进入名人堂的理由。
粉刷房屋(数学,8-10年级)。当承包商对家庭装修进行估价时,我们如何得知成本是否合理呢?在这个任务中,你需要判断墙面粉刷承包商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免得被“宰”。已知房间尺寸、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
最后陈教授向我们推荐了教育专著,如约翰·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戈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安德烈·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等,鼓励老师们努力学习,充实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