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过的那本名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著名的有那么一段话历久弥新: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
这句话,多年后,在我困惑时,艰难时,迷失时,依然指引我。
最近很热的一段话:有的人活到30岁就已经死了,到70岁才埋。是的,往往很多人,经历了很多无可奈何,容易臣服于现实,放弃了自我的意志。
其实,能考虑生存意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初设并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 可以时间自由和财富自由的,换言之,每个人生来没得选择的接受一切,到后来,生活又总会让人迫不得已的妥协和改变,顺便就容易放弃了自我的生长。
假如有一个理想的状态,一个人不再需要为生计奔波,不再需要把时间花在必须的事情上,不需要在乎他人眼光,那么,他还会不会为生活而妥协,他的目标还会不会还是会所嫩模,名车豪宅?--应该不会了。
此时,人才会真正拥有了自由的意志,一种由真正由自我发出意愿,才会探寻人最本质的需求—生存意义。
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应该是一个期望触碰到幸福的人的刚需。
拨开迷雾,你眼前的苟且和你内心的意志,也许并不矛盾。
终其一生,只要你可以触碰自我的意愿,就可以不断的探索与生长。
30岁开始机械式的生命,常常由于他已经习惯臣服于所见所闻后找到的舒适区,放弃了对自我的真实信仰。
是的 ,我们要和自己和解,要和这个世界和解。
客观的说,人和世界是必然的从属关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在有生来看是无限的,
我们用有限的生命,求一个与无限世界的交集,也许这就是生存意义的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内容都在诠释知行之间的奥秘:
儒家诠释了如何让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
道家诠释了如何让自己的行为适应自然法则,
佛家诠释了如何让自己的行为适应自己的内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能执以真实自我成长,行动中与这个世界画出如是我闻的交集,那应该是绽放的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