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学习,参加台湾吴丽娟两天的关于人际互动历程取向的工作坊,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我深刻意识到人的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亲密与自主,这是人际互动的金钥匙,适用于夫妻沟通、亲子互动、包括教育辅导、心理咨询。所谓亲密是根,让人有安全感,是一种隶属关系,在亲密关系中被肯定、被爱、被喜欢、重要的……而自主是翅膀,允许对方追求自我,当自己:有选择权、声音被听到、可表达……自尊模式既是亲密-自主的平衡也是根-翅膀的平衡。人要的不多,只希望被看到,可以做自己而已!我个人认为关系大于一切,如果没有亲密关系,对方甚至都不愿意跟你交流。在女儿过完十岁生日,我明显觉得她长大了,有自己的看法,也就更看重和她的亲密关系,在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上去尊重允许孩子做自己。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开始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话说女儿这周写了一篇《我最敬佩的人》写到她的爸爸,就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刚好老公休假这段时间在家的所有表现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以前在娃的眼里,她的爸爸是一位威武的军人,现在是一位超级奶爸,“作业督导员”,到了夜深人静大家都睡着,她爸还在挑灯勤奋学习,这就是她所敬佩的老爸。整个篇幅写了3页多,将近一千字,对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难得的是每个场景描写和刻画很生动形象、细致入微,连我看了都很感动。
事实上我是个完美主义者,特别是对孩子某方面要求很高。女儿的字迹是我非常看重,这学期我注意到她写字写得很快但态度很不认真,我也不止一次说她,但她仍无动于衷。这次女儿的作文内容虽感动了我,同时我也关注到她这篇作文字写得很丑,这也是我所不能容忍的地方。那一刻我意识到华人文化是“挑错”的文化,于是我努力学习看到女儿的好,尝试“挑对”,还有意把女儿的这篇作文发朋友圈了。在发朋友圈时我还想补充一句“请忽略字体”之类的话,但我最终还是学会去全然接受女儿这篇好文章并接纳她目前的字迹。朋友圈发出去后,女儿的作文也收到了很多人的正面肯定和欣赏,我之前所担心的会不会有人嫌弃她的字写得太丑,而事实上很多人更多关注的是作文本身的内容,这点让我这个当妈的自愧不如。只有一个跟我关系很要好的老同事留言“字要是长得跟人一样漂亮就完美”,所谓的字如其人,我很感激他的真实反馈。
自尊模式:亲密与自主的平衡 自尊模式:亲密与自主的平衡 自尊模式:亲密与自主的平衡 自尊模式:亲密与自主的平衡我把大家一致高度认可和及时反馈给女儿,女儿很开心。同时我还是觉得应该要跟女儿谈谈她这学期以来明显字写得退步很多这个问题。第二天我翻出女儿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八个学期的作业本,让女儿看看自己的字有什么变化,女儿看到自己一年级时那一笔一画像描画一样认真的字体,二年级方方正正的大字,三年级整齐工整的笔迹,四年级开始字就张牙舞爪,女儿看到自己写的字在退步,也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我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去接纳她现在和以前的不同。并从我个人成长角度来分享我的字体变化过程,我自己当时在小学时字写得非常工整漂亮,写的字经常被老师拿来当楷模,老师还经常叫我板书学习材料(以前条件差没有打印复印,所有的材料都是统一抄在黑板上回去再复习或练习),而到初一年时我开始叛逆,那时字体也跟着变化,喜欢写草书,结果工整字迹就再也回不来了。女儿听到这之后,欣然表示要努力改进她的字。我再次肯定她积极主动要求自我改变,并表示一个月后再对比她的字体变化,女儿表示愿意配合。
这件事让我看到我在以前亲子教育、互动失败的原因常是因为我太认真、太负责、太用力。其实也不是孩子的错,只是她没符合我们的期望罢了。孩子常为了要得到亲密感、活出自己而和大人有冲突。做父母要练习换角度看问题、学会挑对、不以偏概全,就能看到孩子的好!要让孩子(对方)快乐幸福,其实很简单——了解孩子(对方)的个别差异,尊重、接纳,允许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捧著自尊适度要求/表达,满足他们基本需求——让他们觉得被爱又能活出自己;亲密中能有自主性,而且做自己时仍然能感受到被爱,如此,对方就能快乐满足,父母、每個人都创双赢的局面。
吴丽娟老师所说的辅导、互动的金钥匙就是尊重、接纳——不管他们的行为、成就、表现如何,我一样爱他们,一样把他们当一回事,仍然满足其亲密-自主的基本需求! 这也是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所提到的无条件关注和爱,对来访者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亲人仍需要不断练习。最后我引用纪伯伦的《孩子》来勉励自己。
《孩子》 紀伯倫
有個胸前抱著嬰兒的婦人說,向我們談一談孩子的事吧。
他說: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慕所產生的。
他們經由你而生,但並不是你創造的。
雖然他們和你同在,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把你的愛給他們,卻不能把你的思想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