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很容易被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所吸引
一个内敛的人会喜欢外向的人;一个沉默的人会向往热闹;一个乖巧的人会被有点痞的人吸引;一个孤僻的人会向往光芒的来临;一片孤岛会需要温暖。
人越没有什么,就越渴望什么,尤其是那些,自己正在努力追寻的改变。
为什么人会被那些与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吸引?
来浪漫一把,以前呢,我听过这样一个传说,
远古时代其实没有男和女这样的人类类型划分的,那个时候,存在一种“雌雄同体”的生物,既不叫男人,也不叫女人,它的名字叫“男女”
它的长相很吓人,同时拥有了男人和女人的手脚耳鼻口,也就是四手四脚,一颗头上四只耳朵,两副面孔,胆大妄为的它搞得奥林匹斯山上的神明都忐忑不安。
而为了安抚其他的神明,宙斯将这只怪物,撕成了两半,一半叫男人,一半叫女人。
可是这样被强行分开的“男女”,可就没那么好受了,他们感受着“缺失”的痛苦,苦苦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在心理学中,有“影子人格”这一说法,而当我们在另一个个体身上看到自己的“隐性人格”时,个体为了追寻完整的自我会做出无意识的选择,也就是被这样的人所吸引。
什么是“影子人格”呢?每个人都有“显性人格”和另一种潜在我们内心的隐性人格。
别怕,这不是人格分裂。
比方小时候兴奋朝着忙碌的父母撒娇,可能会被说“你别那么任性”,久而久之,“任性撒娇。比如说一个在恋爱中的女生独自坐在开了一盏小灯的客厅中,看着客厅的挂钟指向凌晨2点,第10次打开手机看不到消息打出了不知道第几个电话后,得到一句“你能不能别烦我我也需要自由”,那么她很有可能以后,就“懂事”得和静和师太一样,在关心你这件事儿上无欲无求。也就是说呢,随着成长和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一些事件潜移默化推动我们的认知,让我们认知中存在“哪些事我不可以做”“哪些事哪些时间不可做”这些概念,所以为了趋利避害,我们会将一部分自己变为“隐性”的。
但是,本质上这些性格都是被压制的,所以,这份需求一旦看到了开口,就会被成倍释放。所以,当有这样一个人出现时,我们会怎么做?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孤独久了的人,看到一抹暖阳会惊艳到眼睛都直了。
2、拥有别的男生没有的细腻,能给她别人没让她产生的情绪价值
我一直都不喜欢将“直男”定义为缺点,虽然男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感情这件事儿上就和少根筋一样,
太多男生和有好感的女生相处时,都是全程王婆卖瓜形式的,这个时候女生可能发现完了我接不下去了,走在带点凉意的秋风中时打个喷嚏也能顺便缓解一下气氛,这时候旁边这个男生裹紧了自己的棒球外套。
没办法了,只能抛砖抛到底,女生又打了几个喷嚏的同时蹦出一句“好冷啊”
“我也是!”
绝了,被你棒到。
为什么说细腻的男生能够让女生眼前一亮呢?并不是因为制造了讨好,而是因为这些行为推动了她的“情绪价值”。
其实大家都喜欢挂在嘴边的“感觉”,就是“情绪价值”。
她不说你也帮她点了上次她说的喜欢的菜,她嘟着嘴没有说出口的不开心也能被发现;她的小动作表明她对这件事的抗拒。
当你注意到这些细节的时候,她就会产生浓郁“被重视”的感觉,这种“被重视”就是“情绪价值”的重要参与部分。
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影响力,因为这是大部分女生用来“论证”喜欢与爱的“证据”。
比起声势浩大的示爱,女孩子们更相信深入人心的证明。
不过啊,在这个世上,老天爷还派出了一个可以征服细节的骑士,他的名字叫做偏爱,他还带着把斩灭无数鬼怪的武器,叫护短。
”这种属性就会被大脑判定为是不被允许的,就会藏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