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重点写了科利亚和伊柳沙。这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有着不同寻常甚至凄惨的身世,以至于他们的思想比同龄孩子要成熟得多。
特别是科利亚,讨厌别人问他年龄,有主见有头脑。谈吐非常成人化,他的身上可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作者通过这个男孩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比如科利亚说:“上帝只是一种假设,他是为了世界秩序而存在的”;引用伏尔泰的话:“即使不信上帝同样也可以爱人类”。表达出作者对上帝、对信仰的质疑。
先说说伊柳沙,这个前面提到过的男孩。父亲是个因犯错而被退职的上尉,身份卑微家境贫困,经常被人欺负,一些调皮的孩子都敢当面叫他的外号,嘲笑他。
伊柳沙曾经亲眼看见他父亲在街上被老卡拉马佐夫的大儿子米佳打过,心理上产生巨大阴影,痛恨父亲的软弱,痛恨自己没能力保护父亲,痛恨欺负他们的人,痛恨身边的一切,产生叛逆,在学校又常被同学欺辱,无法正常上学。
科利亚十四岁,是个由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一年后就去世了,而母亲那时才十八岁。自从丈夫去世后,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宝贝儿子身上,对他万般宠爱。为了不使别的孩子欺负他,极力讨好科利亚的同学们。
然而适得其反,科利亚反而常被同学嘲笑,说他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躺在铁轨中间让火车从身上驶过。
通过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做事懂得分寸,善于控制自己。逐渐成了孩子头,没有人再欺负他了。
在对待伊柳沙的事情上,科利亚做得非常理智,而且非常智慧,让人赞叹这个不到十四的孩子,怎么会如此冷静,做事如此有条理。
伊柳沙曾被人教唆将一块插着大头针的面包喂给自己的爱犬,眼看着爱犬一边嚎叫一边打转,就这样跑走了。伊柳沙痛苦极了,他觉得是自己害了那条狗,因此一病不起。
为了让他的病尽快好起来,科利亚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爱犬,装成伊柳沙那只,连身上的记号都一样。他谁也没告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当所有人包括伊柳沙都确信那条狗一定死了的时候,他把狗带到伊柳沙的病床前,给了伊柳沙一个意外惊喜,立刻精神好了很多。
这种沉稳、心思缜密,表面平静但内心火热的性格,真的无法相信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