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兴四将之韩世忠

中兴四将之韩世忠

作者: 轻客 | 来源:发表于2023-08-04 21:32 被阅读0次

韩世忠字良臣,宋朝延安府人(今陕西省绥德县),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自幼练武,鸷勇绝人,性情秉直刚烈,崇尚节义不拘小节。年少时县内有麻衣相士观其面相后,言其将来必位列三公,韩世忠闻言大怒,以为是乡人消遣于他,将相士暴揍了一顿。其时恰逢西夏兵时时骚扰边境,世忠未达及冠之年,便投身边军效力,以“敢勇”响应乡州招募,编入延安府的军籍,抵御西夏。他在挽强驰射时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后入鄜延路总管刘延庆的鄜延巡检军,在抗击西夏入侵军队时骁勇善战,每战必宰获敌军首级以报功,自1105年入伍至1118年时,因功升任进武副尉成为入建制的低级军官。

      宋徽宗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祖籍徽州歙县的山越人方腊,以自己在睦州(今浙江淳安县)青溪经营的漆园为大本营,起兵造反,数月内攻占几十州县,兵力迅速扩张到上百万。宣和三年,宋徽宗征召四方兵力,以刘延庆为总制使(统兵元帅),太监童贯为监军,王渊为先锋,发兵十万征讨方腊。韩世忠以偏将(小校相等于现在的少校)身份归王渊统制,王渊深爱世忠骁勇,称其为万人敌。宋军攻打杭州城时,王渊特意嘱咐韩世忠:“如果杭州城破,方腊必定以水军南渡钱塘江,往睦洲清溪老窝逃逸,将军可以弓弩兵在杭州城钱塘江南岸设伏,击杀反贼,射杀贼首,居立头功。”韩世忠依计在杭州城西南山路设伏,方腊兵败果然渡江南逃,韩世忠一路追击到睦洲清溪,向当地山民打听到方腊潜藏的清溪峒,一人深入险地,杀死贼寇数十人活捉方腊夫妇,押解叛军俘虏回营途中,被上司辛兴宗截要去俘虏,谎报军功章书,言说方腊是由辛兴宗和刘延庆次子刘光世合力擒获。王渊不信,私下详细询问韩世忠,韩世忠向王渊详细陈述擒贼经过,王渊连夜书写奏章,向宋徽宗陈述事实,又串联宋徽宗宠将右军都统制杨惟忠,二人班师回朝又在朝堂上当面申诉此事,韩世忠得以恢复功劳,升任承节郎。王渊却因为在朝堂上和童贯,高俅等据理力争,得罪了宋徽宗和他的几个宠臣,被孤立冷落,外放到扬州当了知府,直到宋高宗赵构南逃到扬州,才提任扬州节度使,后又因扈驾南渡有功,被提任苏州节度使(军区司令),枢密院正使(某管兵委老大)、兵部尚书(国防部长)。 同时也遭到刘延庆刘光世父子嫉恨,在拥扈赵构南渡时,刘光世因按兵缓动,遭到赵构指责时,跪地哭诉冤枉王渊不给船只,致使王渊只能宰杀管理船只的水军统领,平息事端,致使王渊部将对王渊失去信任。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合击攻灭辽朝。至宣和四年(1122年),宋辽战于燕山南,宋军溃败。韩世忠此时正领五十余骑抵达滹沱河上,遭遇辽军骑兵两千人。韩世忠率几名敢死骑士,径直冲入辽军阵中,袭斩执旗的辽人,致使辽军混乱,向北撤离,韩世忠领兵追击,颇有斩获。徽宗末年,山东、河北盗贼蜂起。宣和七年(1125年),韩世忠跟随王渊讨捕,在大名府歼灭水贼,汤村击破强盗,累立奇功,转授秉义郎。随后以偏将身份随捉杀制置使梁方平专讨山东,在尉氏败杨天王、透手滑所部数千,韩王店破临沂叛军武胡所部数万,参与击败沂州徐进、青社张先、水鼓刘大郎、望仙高托山、集路贾进、莒县徐大郎、东海张夔等部,“于是山东诸盗悉平”。积功转拜武节郎。

    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开封城陷,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京应天府登基,是为宋高宗。高宗为避金军追赶,南逃至杭州,一度避于海上。建炎二年(1128年),韩世忠升为定国军承宣使,率部属跟随高宗返回杭州。金军再攻河南,韩世忠主动进攻,因他部宋军策应不力,反遭失败,韩世忠奋力作战,才得以逃脱。不久后,韩世忠被召回,任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驻于淮阳,又被金将完颜宗翰(《说岳全传》里面的金国大太子粘罕)率金军主力击溃。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赵构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以解救高宗。韩世忠身边兵不多,就在盐城一带收集散卒,组织起几十人的部队,从海上来到常熟。约见张浚等人进兵到秀州,然后诈称休兵,不再前进。实际暗中作攻城的准备。苗傅、刘正彦知韩世忠来攻,就俘虏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作为人质。宰相朱胜非假意屈从苗、刘,对他们说,与其逼韩世忠作战,不若遣梁红玉去劝降韩世忠。苗、刘果然让使者跟随梁红玉去见韩世忠。梁氏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诏书,砍了使者,下令进攻杭州。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苗、刘惊惧,率二千精兵逃跑。韩世忠解救出赵构后,又擒杀了赵构指认的叛军同党吴湛。后又自请提兵追杀抓捕了苗刘二人。高宗亲写“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加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金军元帅完颜宗弼(小说《说岳全传》里的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又叫金兀术)率领号称十万的大军南侵,(金史记载为7000人马。)自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突破长江天险。高宗闻讯,向诸将询问对策,张俊、辛企宗劝其逃往长沙,赵构欲听从其策,当时韩世忠起身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高宗于是任命他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

      金军从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东北部)渡江,驰击建康,当时防守建康的刘光世未作任何抵抗,领军南逃至江西抚州安营观望事态,并随时准备再度南逃,金军攻破建康,一路南击越过广德军,进入安吉军。不久攻破杭州,高宗赵构自杭州退逃越州(今浙江绍兴),又从越州乘船逃到台州,温州,再从温州逃至明州(今浙江宁波),从明州乘船流浪在海上数月。完颜宗弼在攻打明州的时候遭受到了张俊所部和明州军民的顽强抵抗,尤其是杨沂中的强烈打击,这就是被宋史记录的中兴十三战功排名第一的明州之捷。双方在明州西北展开了攻防拉锯战一月有余,金军未能占到便宜,后宋军因粮草枯竭,援军未至,由明州渡海撤往台州,金军于三日后进入空城明州,几度搜城未能发现兵卒百姓,完颜宗弼黯然神伤,于是纵兵烧毁明州府衙和城门,宣称已经索尽城乡,确定高宗君臣已经了无踪迹,领兵北撤。途径镇江时,遭到了韩世忠所部的伏击,被打败后全军躲进黄天荡,韩世忠以水军舟船巡梭于长江口,打算将金军困死在黄天荡。(这便是著名的《金山战鼓》的来历)期间有一当地的乡医,被请至船上为金兵治伤时,接受重金收买,告知了金兵黄天荡通往秦淮河的一条淤塞的老河,金兀术令兵丁挖开淤泥,连夜驾船顺着秦淮河逃往建康,在牛头山遭遇了由宗泽王渊推荐,重新启用的在靖康之变时因违抗军令率部脱众在先,又越级上书僭令朝廷在后,被开除军籍后又被诏令在巩义看守皇陵的岳飞的伏击,(这是宗泽去世后,岳飞受到王渊着重推荐,尽管高宗当时看不上岳飞,诏令他去巩义看守皇陵,王渊生前一直向高宗进言重用韩世忠、岳飞二将,高宗南逃明州时,以蜡丸诏岳飞南下勤王,岳飞才有机会独自领兵的)金军死伤一千余众后只得沿秦淮河重新撤退躲进黄天荡,数日后一丹阳书生,为了获取赏金,登船献策,让金兀术趁东南风起,下书约战韩世忠,先令兵丁以火箭射燃韩军船帆,再以芦苇堆积于木筏,顺风飘向韩世忠兵船,引燃芦苇烧毁宋军兵船,金军趁乱驾船冲开一个缺口,逃往江北瓜州登岸后继续北窜。黄天荡一战后,宋军士气高涨,朝廷群臣惧怕金军的心理减退了不少,高宗六次赐札褒奖韩世忠,在战后更进拜他为检校少保、神武左军都统制兼武成、感德二镇节度使,黄天荡战役也是南宋中兴十三军功之一。至绍兴三年(1133年)时,谏臣常同认为:“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韩世忠成为了南宋政权倚仗的军事将领之一,而当时岳飞的地位和受信任度根本无法和这三人相提并论。

      绍兴四年(1134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此时,岳飞收复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后,伪齐皇帝刘豫派人向金国乞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完颜宗弼率军五万,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金军企图先以骑兵下滁州(今属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苏高邮),尔后渡江会攻临安(今浙江杭州)。九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属江苏)。赵构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兵进驻扬州后,魏良臣一行路过扬州,韩世忠故意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态。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设伏,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附近江口,进至大仪镇东,宋军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无法施展弓刀。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大仪镇之捷,是南宋所谓“十三处战功”之一,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

    绍兴五年(1135年),韩世忠进官少保。次年,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在遭受楚州之围时由于金将完颜宗翰信用秦桧为军师,韩世忠计谋屡次被秦桧识破,一时韩军损失惨重,并在濠洲之战时,梁红玉被秦桧设伏引入泥水沟,被金军乱刀剁成肉泥,粘罕遣人送回一条腿让韩世忠安葬。同年三月,韩世忠因功被授为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兼节制镇江府,仍在楚州置司。四月,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并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

      韩世忠与岳飞惺惺相惜,私交甚深,曾经听说岳飞的发妻刘氏(岳云生母)改嫁给了自己军中的一名小尉,派人送信给岳飞前来相认,岳飞遣人送来十万贯制钱令其安生,韩世忠也赠钱一万贯令其脱籍回家度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兴四将之韩世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cb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