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更还是拆文,作品是《三毛的好,一半裸露在文字里,一半隐藏在生活中》。
这个标题一看就知道作者肯定花了很多心思,我推想作者在起名的时候,光是这个“好”字,可能就考虑了半天。
文章主要表达了三毛的一种叛逆,到这种叛逆和普通字面上的叛逆又不一样,是一种敢于做自我而对现实世界发起的一种抗争,是做到了我们很多人向往却不敢的事,所以怎样去描述这种矛盾呢?最后只能用一个“好”字来概括,就是一种美好的精神。
标题后面的两个一半,对称工整,而且把三毛充满矛盾和悲剧,又灿烂的一生基本概括了。
三毛的书我应该是在初中时期看过。就像文章结尾说的,她的主要贡献不在文学,而在生活方式上。确实是这样,同期我还看过张爱玲的小说,过去这么多年了,张爱玲的很多小说我现在还记得,三毛的文字却没什么印象了,相反,我却深刻地记住了她这个人本身。
万事开头难,这篇文章开头用笔不多,但是罗列了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国民奇女子,然后引出三毛,她怎样生,又是怎样自杀,为什么好好的要自杀,读者就会感到好奇。这样写开头,远比罗列她的生平事迹要管用得多。
接下来的几个段落,按照现实的时间轴顺着写,都是围绕她的叛逆,或者说对现实世界的抗争来写的,而且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比如小时候写理想她想去拣破烂,面对老师的愤怒,她选择了妥协。到了跑到西班牙上学,受到欺负,这时候她选择了反击。到最后,再遇到打击的时候,她选择了看淡。我们可以通过章节的递进,看到三毛在处理方式上的成长。
03,04段都是围绕三毛和荷西的故事来写的,这也是读者最熟悉三毛的部分,所以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
这段感情后来有很多人都跳出来说是假的,甚至说没有荷西这个人,是三毛的幻想,原因很简单,这段感情太梦幻,太背离现实。
两个人不仅相爱,而且是知己,都很浪漫,远离世俗,还跟金钱保持距离。我们大部分人结了婚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对于种纯粹的爱情也是向往的,即便抱有怀疑,也不希望它轻易破碎。所以03段把这段感情描写的越是纯粹美好,04段荷西离世之后,读者才会更惋惜更能体会到三毛的痛苦,也更能理解她之后的种种选择和行为,包括自杀。
最后一段对三毛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的概括。她属于一个异类,一段传奇,至于这种人生是好是坏,其实没有必要去下一个定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