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的心理学专栏讲的是权威的期待,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又贬低了百度百科,这种所谓的权威,这些定义是谁定义的?是所谓的专家?还是算法定义的?反正我是不能百分百认同的。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权威,讲如何辩证地认识权威。
心理学讲的权威的期待,是对青少年产生相对分量更重的影响,比如一个小孩,被美国总统鼓励将来能干出一番事业,那他努力的几率会大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是美国总统,懂得如何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更多时候,我们的家长是抱着美好的愿望跟子女对话,但行动和语言上,我们很多家长其实给孩子造成的是消极的后果。说白了,大部分家长对于如何激励自己的孩子,是没有任何的实操经验或者科学依据的(狂生年代伪科学经验主义横行,独生子女时代缺乏实操机会),因为大部分家长的思维就是,带孩子嘛,需要专门学习吗,累不累,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其实受他们相对固话的思维方式影响很深,因为80%家长的一生就是这么过来(二八理论),你又如何能轻易突破这个魔咒呢!那么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这个魔咒的机会在哪里呢!
趁早建立相对成熟的心智,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权威,敢于质疑权威!
我的父亲是个商人,从小没有陪伴在我身边,但这无法阻止他成为我生命中的权威,作为一个孩子,渴望得到权威的认可,倾向于全盘相信权威所说的话,而权威的父母总是会传授一些所谓的经验主义,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我们全盘接受的理由是什么,权威的经验是如何得出的,我们是否应该全盘相信,还是仅供参考,又或者全盘推翻。这就需要心智的力量了。
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我的父亲,是我们家族里学习比较好的,并且考上了我们那的一所重点高中,在那个年代,高中学历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他比较好的学科是数学。
当我从初二到初三的时候,数学成绩开始了一些下滑,不再回回考高分的时候,我的父亲会跟我说:“初中数学这么简单,怎么会学不好呢。”他的期待是我能学的很好,但这个言语带给我的只是打击,极有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不久之后事情出现了一个转机,父亲因为我的数学成绩,跑去跟任何老师交流,当时我也在场,他还是说出那句对我说的话,当即被老师反驳了,老师说:“你们那个年代初中数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数学,高中数学也才学到现在初中的水平。从此,我的父亲再也没有因为我的成绩说过那句话了,我猜想,可能他高中时的数学并没有特别出众。
通过这件事以后,我第一次学着质疑权威的言论,大人说的话不一定全对。
多年以后,我知道了这是认知偏差。随着我自身的认知不断地升级,质疑权威的勇气也具备了,如果权威的思考过程是合理的,那么的结论也就是相对正确的。为什么说相对正确,因为人的认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你当年的结论,若干年后可能就是错误的,凡事不能以偏概全,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就像我上一篇讨论的百科的权威http://www.jianshu.com/p/9dc1c898f68c,通过我自身认知的升级,是能够作出判断的,不要盲目的相信权威,亦或是公众权威。
美国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扛着摄像机,新闻工作者的标准行头,在大街上向路人很正式的告知一则假新闻,被调查的路人,没有一个产生了质疑,因为他们通过这身行头和装备,认为他们就是权威,选择相信权威,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避免了自己是思考,多省事啊。
多少人因为迷信所谓权威的力量,掉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