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常把孩子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
社会认为好孩子就是那些不爱惹是生非的、最好是有礼貌、懂得自我控制的孩子。
是那些听话、好学、能够安静坐着、注意力集中的孩子。
所有好孩子的“好”,都是以对家长的配合度来衡量的。
与之相反,那些没那么配合,或者说行为没有尊重家长的安排,扰乱家长秩序感的孩子就会被视为大多数人眼中的坏孩子。
不论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都是我们用来描述孩子行为的典型标签。
这些标签,会给还没有形成牢固的自我认知的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
很多孩子并没有那么叛逆或者任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力量强大到让父母觉得被挑战、疲于应对,于是便给孩子贴标签,把一顶一顶“帽子”扣在孩子身上。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贴标签比怀疑自己要容易得多,一个人最难的事是反思、改变。
实际上,生了孩子以后才是我们真正改变的开始,才是我们真正开始反思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跟着孩子一块儿不断地进步的时候。
有的鸟自己不会飞、飞不动,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随着我们的不断觉醒,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远离那些“好”和“坏”的标签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关注顺从和服从。
当我们把关注点从孩子的外在表现转移到提升真正的自我表达时,责骂和告诫便会消失。
换言之,当我们真正放下“好”与“坏”的二元标准,放下这些标签所制造出的恐惧,我们才能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