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不错,网上购买时又看到店铺推介她的巨作《補天裂》,一并收获。看完《穆斯林的葬礼》,从文字对霍达浅知,回民,见闻识广,博学笃志。看完《補天裂》,更对她仰慕佩服,心生崇敬。通过读文,知她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人文风景,无所不及;她细研历史,熟悉地理、建筑、政治、哲学、宗教。为解读那一段含血悲壮的岁月,笔赞爱国志士和两广临海人民抗击英夷“拓展新界”的故事,大量查阅资料,实地搜集素材,采访各界人士,来往香港、九龙岛、锦田、屏山等地,欲解历史,三年蕴酿,构架缜密,终出腹稿,笔下凝重,起伏跌宕,书者言志,民族大义,烁然生辉。
文由公元1898年,英国殖民主义强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谈判拉开序幕。北京举人易君恕为国家利益,双膝跪拜李鸿章:“中堂大人,为国家,民族计,为千载声明计,请自珍重!约不可签,地不可让,望大人三思!晚生代表为国捐躯的先父亡灵,拜托了!”易君恕之父易元杰,北洋水师丁军门帐一文案,因李鸿章畏敌贻误战机,北洋水师被毁撞墙而亡。
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瀛台,谭嗣同等六君子菜市口问斩,涉及变法牵连之人清廷全力搜捕。易君恕来不及告别母亲妻小,在香港林约翰的庇护下仓惶逃往香港。幽居的日子,填了首词忆秦娥,“涛声咽,登楼又见伤心月。伤心月,故国山水,异邦城阙。零丁洋上忠魂烈,宋王台下男儿血。男儿血,化五色石,补南天裂。”
寄人篱下心牵疆土,易君如随挚友邓伯雄到了屏山,与当地爱国人士及父老乡亲一起展开守土护家,反英践踏疆土的阻击。邓菁士清点着人数,损失过半,那些没赶上山的弟兄都战死了,从石头围到鸡公岭的路被鲜血染红了。“伯雄!……”“易先生!……”悲怆撕裂了肺腑,峰峦之上,丛林之间,回荡着邓菁士凄厉的呼唤。
文末,香港那打素的产房里,传出嘹亮的婴儿啼哭声,鲜血染红的床上,滚动着粉嫩的新生命,是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华夏男儿。
通过阅读《補天裂》,犹如走进历史长河,随作者笔下感伤清末那一段任人宰割,任人欺辱的岁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能的清政府,连山河子民都付诸于外夷,满腔悲愤生于心,国之将亡,匹夫有责,处处皆有忠烈爱国人。文末降生的婴儿,犹如新生力量,携带希望期盼,一代代传承,相信祖国定会强大,带漂泊的孩子回家。解读那一段流血的日子,深感自己知识匮乏,对中国历史了解甚少。常日读书单一,只看闲散文字,看了《補天裂》,我愿呼吁更多的人,多读书,获知识,养内秀,増内涵。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民族史,记住屈辱悲愤,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建设中国,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生活安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