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长期一起学习的朋友在群里提了一个问题:“在40+,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是否有资格谈兴趣爱好?”刚好也在这个年龄段,也刚好自己反思过这个问题。分享下自己这几年的感受和心路历程吧。看是否我们之间有共性问题或者共性的情绪、感受。
一个人是否有兴趣,跟从小的探索、家庭环境及外界影响都息息相关。对于没兴趣的成年人,一切工作以外的兴趣探索都是在补课。对我来说,副业是探索的主要途径。但探索的初衷却不是那么的纯粹。
探索副业对于我来说主要是源于对年龄的恐惧,其次就是不自信。年龄对女人来讲是一个敏感词汇,尤其对我这种有些自卑的女人。从小家庭环境和妈妈的影响下,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需要有更多的成就,需要更独立而不依赖男人。
结婚后,来自婆家人封建思想的冲突,我更加觉得自己应该更强大。有了孩子后,来自职场的压力、家庭的平衡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加剧了更大的自卑和不自信。年龄的天花板,事业的瓶颈期,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就是这种没有结果和成就,每天无形之中影响着,并产生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心理暗示:必须要做些什么去抵御和证明自己。
于是副业成为我自我探索的唯一选择,因为投入成本小。在副业探索过程中,我也学了好多,但最终都无疾而终,并没有达到最初对自己的设想。比如:副业收入能赚多少,自己拥有某项可以转型养老的技能,或者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我先后做过职业规划师、学过写作做自媒体、尝试过运营、干过微商。可以说探索的方向很多,也的确能变现,但没有一项能善始善终满足自己对自己的某种期待。
看着朋友圈的朋友们或多或少的产出或结果,自己又羡慕,也越加自卑。仿佛自己总是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又在一次次看着目标被自己推翻。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循环或轮回中,总是浅尝辄止。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商,加剧了自卑。
在这个轮回中,我得到了一些金钱,一些影响力,同时也失去了对家人的陪伴,对自己的觉察,也让自己的身体透支了。去年年底时,在手术台上我在想:“如果我还有一天时间,我最想做什么?”我放不下孩子!对她的陪伴的确是很少,她还没有达到独立应对外界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我放心不下。那一刻,我觉得对自己的追求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我到底对于孩子的陪伴可以做些什么呢?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行为去影响她,拥有更适合她的教育方法。当我不那么功利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兴趣时,内心就不那么焦虑了。昨天看了一本书《深度渴望》书中讲,与其你总是设定目标,无法完成目标,不如想想你设定目标是在渴望体验什么感受?变外在目标为内在感受、感觉。我突然开悟一样,对啊,我想拥有怎样的体验或感受呢?找到这种感觉,才能找到热爱的事情,才能让自己感兴趣。
当我们追求外在目标时,就会忽略自身的感受。哪怕这件事被动,阻力再大,我们也都硬着头皮去做。我们强迫自己,给自己洗脑,畅想自己的未来。可身体、内心骗不了自己,你总是不情愿、总是懒惰而不自主。当有这种感觉时,说明你不喜欢,不是真正的热爱。那我们为什么还依然执着呢?这就是执念。
所以,兴趣也好,副业也罢,跟年龄无关。关乎我们对生命赋予的意义和我们想要追求的那种生命体验和感受,它是一种生命力的渴望,是一种内在的声音和唤醒。当我们无法前进时,没有动力时,想想我们到底渴望得到怎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否当下满足了?如果不满足,应该怎样调整成我们想要的那种体验呢?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你到底在渴望怎样的体验或感受?再继续前行。内观自己,觉察自己,爱惜自己,才能有能量去联结外界环境和他人,同时也会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一份强大的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