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完了名叫《天道》的电视剧,又搜到了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又看了朋友发我的由这本小说引发的深度思考。
我更喜欢原著的名字:遥远的救世主。书中有直接点题,说出了救世主是谁,那就是每个人自己。值得人深思的是遥远这个词。
既然救世主就是自己,为什么还会遥远呢,难道每个人不是和自己在一起吗?
是,也不是。
是和自己在一起,是我们的肉身一直都和我们在一起,不管它是年轻还是衰老,胖还是瘦,漂亮还是难看,不离不弃。
不是和自己在一起,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我们脑袋里的东西,或者用马爸爸的话说,看不见的东西。不由想起马爸爸的名言: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看得见的东西。
可能我们会想看不见的东西那我们能怎么办,照着脑袋里的东西做呀。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段是:丁元英和世杰、晓明、刘冰敲定了做事的大致框架时,世杰说:这下我们就有靠头了。丁元英说,你这话一说就完了。
尽管当时我没有看到结尾,但是我也跟着心里一咯噔,丁元英这么说,意味着他们三个没有做成吗?
随着故事的发展,在公司前进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困难,面临着损失本金的危险,这三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撤股逃跑,远离他们觉得害怕的地方。
然而这恰恰是和他们三思维不同----肖亚文-----的机会。
故事中的世杰问,为什么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同样一件事情,在他们眼里是需要赶快逃开的险境,而在肖亚文却是机会。不同的是,那些脑子里看不见的东西,思维、眼界、和胆识。
我想我们几千年积淀的农业思维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一系列学习生活意识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然而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足。
我这里没有任何贬低农业农民的意思,只是想指出我的思考。因为我自己也是农民出身,或者像有人说的那样,往上查三代,我们的亲人都是农民。
农民如何生存,靠土地上种出的粮食。能不能吃饱饭,靠老天爷。老天爷今年风调雨顺了,那就丰收了,可以多打粮食。今年遭遇大旱或者大涝,那就可能会吃不饱饭。所以根深蒂固的存在着靠的想法,靠啥,靠天,靠地。
生活中遇到矛盾了,找村长调停,找县官断案。靠什么,靠父母官。
我们请注意这里的一个字:靠。真是靠天靠地靠官员,唯独没有靠自己。为什么不能靠自己,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无法保证基本的生活。
而这一切要依靠皇权,如果皇帝心狠了,税收重了,仍然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如果遇见个好皇帝,赋税轻了,日子会好过一点。
现在皇帝消失100年了,我们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那个时候。
我想起前几年劝亲戚出去打工赚钱时的情景,很可能我自己说话没有任何影响力,他们死死抱着手里的地不放,总觉得丢了地,是件很吓人的事情。
后来过了两三年,大概看到村里别的人出去打工,没有他们想象的生活变差了,才慢慢开始尝试在周边打工,等到一个月拿到手的钱远远超过半年的收入时,这才开始忙活外出找事干。
这里有一个过程。
对于未知的东西,我们本能的觉得害怕。
现在想想读书时读到的近代科技革命,带来世界巨变。再想想当年邓小平爷爷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真是高瞻远瞩。
坐在当下的时空里,遥想当年那个读到这些词句的自己,大概意识上有些知道,这些都好,都对,但是具体对我有什么影响,那没有。
这就可以回答,我曾经被不同的人问同一个问题:你读的书都读到哪里啦?这些人中有我的父亲,有一起玩的朋友,直到现在我还在想,是啊,我读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只是当时听见这样问的时候,我一直满心惶惑。
现在再来看,为什么遥远,因为它并不像你眼睛看到的路那样,你知道你可以走到。可是那看不见的路呢,既然路都看不见,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呢?
知道了救世主是谁,就离得救比较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