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的成语比喻真心相见。《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足厥阴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足少阳胆经在表,负责决断。
肝经和胆经相表里,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
负责谋略和决断的是心,但心是君主之官,负责全局,具体工作交给肝和胆。肝和胆的谋略和决断又不同于心。中医说的心包括心和脑,心和脑的谋略和决断主要在思维和意识之中,它是理性的;而肝与胆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潜意识中,它是感性的,本能的。
日常生活中按摩日月穴和风池穴对疏肝利胆很有好处。日月穴在乳头之下,它位于胆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在这里交会,按摩它可起到疏肝利胆的功效。风池穴在颈部,耳后发际下凹陷处,它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按摩它可以疏风清热,明目开窍。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说,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肝对人体健康具有总领全局的意义。
肝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
1.肝主疏泄
传输疏通发泄,肝脏属木,主生发,人体内部的气机生发,使气息畅通。契机如果无法出现,就容易气闭引起很多病变,如水肿,淤血,女子闭经等,肝就要疏肝理气,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这些情绪也要靠肝脏来抒发。肝还疏泄水谷精微,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营养物质,肝把它们传送到全身。
2.肝藏血
肝脏有贮藏,调节全身血量的作用。当人体活动机体血流量增加,肝脏排出贮藏的血液供机体活动。当人体休息睡眠时,机体需要血液量少,多余的血液则贮藏于肝脏。故《皇帝内经》有:人卧血归肝。肝藏血还表现在调整月经方面,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藏血,血海的功能密切相关,肝有血海之称,妇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若肝血不足,血液不溶筋,则肢体麻木,血虚生风,则头摇震颤,若藏血障碍,还可出现呕血,月经量过多等症。
3.肝主筋膜
筋膜是人体上的韧带,肌腱,筋膜和关节。坚韧,干净,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筋膜正常的屈伸运动需要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劲,使肢体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营养,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肝血虚衰,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足的营养,那么筋的活动能力就会减退,屈伸困难,肝体阴而用阳,所以筋的功能与肝阴年老体衰的人动作迟钝,运动失灵,就是因为肝血衰少,筋膜失其所养,发生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严重者出现了四肢抽搐,手足震颤,脚弓反张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都与肝脏的功能失常有关:
肝开窍于目,肝精气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七八十岁目不眩花,肝火上炎,双目肿赤,肝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重者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精气足养筋,筋壮,肢体灵活,指甲丰满光洁,肝虚,筋气不舒,活动迟缓,指甲脆弱,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肝气调达,心平气和,人的精力旺盛,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淤气滞,易生怒火,目光凶灼,脸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不愿听人讲话。
肝阴足,血气旺,肝阴包括血液和全神经与肌肉运动时所需要的润滑液。肝阴足身体轻松,内心自信,不温不火,肝阴虚,头晕眼花,迎风流泪,腰膝酸软,筋张弛不利,失眠多梦,惊恐不安,烦躁,委屈,爱哭,女性闭经,经血不止。
养肝最忌发怒,要保持情绪稳定,快乐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动不动发脾气,用龙胆泻肝汤来平息肝火。平时想一些好玩儿的,有趣儿的事情可以分泌让身心愉悦的化学物质。
肝气过旺容易诱发高血压病,心脑血管儿疾病的人爱发火,容易诱发脑卒中,脑梗死等,保持情绪稳定,平和的心态,是养肝的重中之重。
养护肝脏,饮食要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养肝血可以吃枸杞,当归,阿胶这些东西。春气通肝。
肝血不足,容易两目干涩,视物昏花,丹参黄豆汤是养肝的不错选择。猪肝儿枸杞子糖和枸杞红枣鸡蛋汤也不错。
养肝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多饮水,少饮酒,喝酒必伤肝。
肝胆均位于右肋下,早晚用手掌同时掰打两肋下30次,有养肝胆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