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开题报告中预设的过程与实施,我们课题组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现阶段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
1.开展有关自主阅读习惯的校本研讨。积极开展校本研讨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开设专题研究课;编阅读课导学案;组织听课、评课;进行优秀案例分析;及时写总结反思,并修订阅读课导学按案。把培养学生英语自主阅读习惯作为我们的生命线,贯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且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发现问题 — 实践中解决问题 — 形成理论 — 理论支撑实践— 再实施 ”逐步循环进行。
2.进一步开展问卷调查。在上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内容也从学生对自主阅读的认识和基本策略转移到享受阅读爱上阅读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涵盖了英语阅读活动、英语读物、英语阅读技巧策略和英语比赛等。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惊奇的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地喜欢上了英语阅读,他/她们已经能主动阅读《书虫》、《新概念》等英语读物,阅读能力大有提高具体的阅读策略,也能在阅读中为我所用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继续坚持阅读,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3.开展初中生英语自主阅读竞赛,在学生中掀起英语阅读的高潮。阅读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学生仅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阅读大量难易适中的课外读物。为了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足够量的阅读,细化积累环节,强调,学生在短语、词汇、句型等方面的语言积累,我们组织了各年级的阅读大赛。七年级我们定位在“雏鹰杯”阅读赛,八年级定位的是“幼鹰杯”阅读赛,九年级则是“雄鹰杯”阅读争霸赛。并设立奖杯来激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些阅读竞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大有提升,孩子们变得更加有成就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了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4.《自主英语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成果推广。我们课题组的实践成果在校内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于是在校内进行了积极推广。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教导处通过“青年教师过关课”、“全员赛课”及“观课议课”活动,让每一个英语教师明确英语阅读课怎样上,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刺激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另外,课题主持人王辉霞老师在国培“送教下乡”活动中进行了“如何上好阅读课”公开课展示,对我县参与国培的老庙、桑村、大寨、赵营、四间房等乡镇英语教研做了辐射引领。
二、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总结和有效实施,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下可喜的成果。
1.课堂上的阅读方法指导和坚持实施,进而形成自己的模式。
首先,学生自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依据每单元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如思维导图的使用、做笔记等。
其次,交给学生更具体的阅读方法,已达到阅读的预期效果,如阅读的五个层次,阅读的第一层次是作者写了什么,这一层次阅读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二是理解文本主要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同学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文章后,能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涵盖了这篇文章的主要信息,这些信息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系,属于碎片化的信息,是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属于浅层次的阅读;阅读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理解语篇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和价值取向,明白作者是写给谁看的,她想传递什么意图,甚至在写作时的环境、心情、身份等如何,这属于深层阅读,学生需要用高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去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和态度,这是高级思维;阅读教学的第三个层次是作者是如何写的。一篇文章往往因语境、交际目的和作者语言风格不同,而有其自身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分析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信息,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模仿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和写作方法,最终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的第四层次,你认为作者写的怎么样,英语阅读需要独特的语言参与、文化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阅读教学的第五层次是迁移运用。教师要基于文本,又要高于文本,设计输出活动,让学生利用文本中所学知识,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别人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
最后,我校的英语阅读课形成了独有的模式:导入(话题导入,激活学生相关知识) — 阅读(结合学生年龄、认知、已有经验等设计不同的阅读方式 — 练习(读练结合 —小结(总结提升)。
2.课外阅读实践成果。所有课堂上方法的学习,都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学习而服务。我们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及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渐进性,在各年级设计不同的活动。结合我县、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给初中各年级规划了课外读物。七年级上学期以绘本为主,绘本精彩的画面、简单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学生成就感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扩大学生词汇量。并在每节课前5分钟朗读,七年级下学期师生共读《书虫》第一、二级,并在读书群里打卡,以激励和促进彼此学习。每节课前5分钟自由分享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Free talk;八年级师生共读《书虫》第三、四、五级,除了每天课堂5分钟的Free talk,每天陈晨诵时保证20分钟的朗读,晚上的读书分享每周一、三为英语,分享内容可以是美文朗读,也可以是读后感;九年级学生自由读《新概念》,每天的Free talk 鼓励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编排自己的短剧,晚上每周一、三的读书分享可以是美文朗读,也可以是读后感。
阅读任务由易到难,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自主习惯的养成,教师慢慢淡出学生阅读的监督与指导。
三、主要创新点
首先, 我们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着手,最终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学生英语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他需要学生长期不断的强化训练,而这种训练坚持下去的动力是兴趣的培养。而兴趣的培养源于哪里呢?源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享受感和读懂文本、做对练习题的成就感。 要想使学生产生享受感,成就感根源在于自主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因此我们课题组从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根源进行挖掘,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课内到课外、从易到难、从方法到策略,从由老师监督指导到脱离老师,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其次,我们研究的途径是有效的、创新的。课题组成员,不仅从学生的学,还从教师的教着手收集真实资料,分析问题,探究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的最大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1.结合学科调研,洞悉和解决“教”的问题。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阅读习惯培养的最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阻碍,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养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自主阅读习惯,课题组召开了我校七、八、九年级英语教师研讨会,并借力五个“高效课堂核心校”的英语教研活动,了解其他学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词句翻译”、“语法讲解”、“课文背诵”等碎片化教学层面,这种教学模式,“填鸭式”较多;“问题启发式”次之;“阅读共享式”很少,几乎没有。传统的“讲评”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形成,就是这次学科调研发现的最大问题。2.展开问卷调查,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七、八、九年级的问卷调,分析并总结了以下几个共性问题,(1)学生阅读意识不强,阅读习惯差;(2)学生词汇量少,词汇学习不得法;(3)学生英语阅读量不够,阅读资源受限;(4)阅读技巧不够,阅读能力较弱。(5)受阅读的非智力因素影响,自信心不足,容易放弃等。明确了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养成的主要问题之后,我们将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采取各个击破的措施,改进不足,探究有效策略,改善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