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电话来,焦急地责问我:“发短信了,你怎么不回啊?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呢!”
我这个朋友前一天,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来,可我压根儿就没看到啊。原因是,我现在鲜有看短信的意识,现在的短信信箱里除了公共信息和垃圾信息外,超大的概率上,没有朋友会用发送短信的方式来知会什么事,或者聊天吧。好在朋友说的重要的事情还没耽搁。
发微信不花钱,他却花一毛钱发条短信给我,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们要告知亲友什么事情,得到邮局发电报,论字收费,很贵;后来,有了固定电话方便了许多,但你只有在固定电话跟前时,才能接听电话,电话按分钟收费,不便宜。记得上大学时,我们校门口有个公用电话亭,一部电话,逢节假日休息,同学们扎堆儿给家打电话,遇上大冬天,还得被迫喝着西北风。要不是思念家人,谁会捂着耳朵、跺着脚、搓着冻得失去知觉的脸,排长队给家里打电话、聊上几句呢,穷学生,聊个十分八分钟就知足了,公用电话费更贵,我们通电话时,眼睛会一直盯着计费计时器上的数字,通话差不多了,看到计时器要跳到下一分钟计时时,就娴熟的挂断电话,绝不“吃亏”。
等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有了传呼机、有了移动电话,更加方便了许多,这些当时的新玩意儿,我几乎是第一批用户,周围同学、同事、朋友们看着眼热,都来围观一下,有时也借着用用,因为移动电话不普及,我记得当时交电话费也挺心疼的。
互联网开始普及后,我们用上了腾讯QQ,用它来聊天,任你是长途短途,聊天联络不用再看着计时器、不用再为掏了长途电话费心疼了,但是,我们还得坐到电脑跟前,才能使用这种聊天工具。
刚入职的时候出差特别多,拿着移动电话也不能多打,一出省、出市都是长途,收费就要贵好几倍,没有特别的事情,我是不给家里打电话的。
现如今,大家无论公事私事,视频聊天、语音通话,都可以用微信来解决,或者发Email,都是零成本,这种沟通联络方式几乎成了约定俗成,所以我才纳闷朋友为啥要花成本发信息呢。
还有一次,有位领导叫当天晚上吃饭,没发微信,而是发了短信息,我依然还是没看,晚上十点多钟,闲来无事,划划手机屏幕,一看有条署着领导名字的短信息,打开一看,原来是约晚上吃饭的信息。我顿时傻眼了,仔细看了看,确实是当天,心想:糟了,这下领导肯定经怪我了,可后来很快又阿Q 精神起来,既然我没看见,领导也没让人给我打电话,那我一定是个可有可无的陪吃而已,不用太介怀了。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社交的方式,大家都得跟上来,适应它,别说你佛系,别嘴硬说不需要网络,人是社会的连接者,没有网络覆盖下的社交,我们都得耽误事。
我老公工作非常忙,电话不断。他习惯走哪儿都拿着手机,似乎他与它长在一起了,睌上睡觉也不关机,早起一睁眼先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遛狗也不忘带机,他堪称运营商们的七星级客户,忠粉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