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下】《邓稼先》

【七下】《邓稼先》

作者: 语味悠长 | 来源:发表于2024-02-23 16:35 被阅读0次

借用我自己之前的备课:
2.1导入

基辛格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位“保护”我们的科学家——邓稼先。

2.2上课

一、他的选择

介绍杨振宁和邓稼先。比较他们的年龄,邓稼先62岁,已去世34年,杨振宁98岁,还健在。杨振宁享誉国内外,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

你选择邓稼先的人生还是杨振宁的人生。

邓稼先会怎样选择?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二、他的性格与品质

问题:通读全文,找出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热爱祖国、贡献巨大、极度负责、坚持不懈(第二部分)

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第三部分)

认真、谨慎、为人忠正、实事求是、严谨、胸怀坦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等(第四部分)

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工作极端负责、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第五部分)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第六部分)

三、他是“非常之人”吗?

讨论:司马相如说:“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请讨论邓稼先是非常之人吗?

答案不唯一。主要是认识到邓稼先他是平凡人,但是他成了“非常之功”,在于他的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在于他的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于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四、作者如何写出他的“非常之处”

1、小中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3反思

如果重新去上的话,会紧扣课文最后一段:

一、他的选择

二、他的人生道路(读他的经历,谈他的选择)读第二部分

第一次选择 1950年立即回国

第二次选择 1967年继续工作

多次选择,始终不变的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他的性格与品质(以小见大的手法,对比)

按照句式回答:邓稼先是——

四、你能这样估价自己的一生吗?为什么?

相关文章

  • 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创意

    《邓稼先》创意设计 一、设计意图 统编本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为“光辉人物”,通过他们...

  • 七下:1.邓稼先

    单元提示: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

  • 邓稼先与《邓稼先传》

    一、邓稼先其人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19...

  • 微创作系列——为邓稼先写颁奖词(一)

    英雄虽渐行渐远,但他们应该也值得被我们铭记。 《邓稼先》是初中语文课本七下的第一篇文章,作者杨振宁...

  •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是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

  • 邓稼先

    生在安徽怀宁县,留美归来搞科研。 二十八年如一日,研究氢弹原子弹。 九六四原子弹, 一九六七爆氢弹。 中华民族重要...

  • 邓稼先

    一直留在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邓稼先去世前与杨振宁的合影。那时他已全身大出血,怎么也止不住了。嘴角还有擦不掉的血迹。这...

  • 邓稼先

    前两天,我学习了他——为我们中国成功设计出原子弹和氢弹,却鲜为人知的伟大人物——邓稼先。 邓稼先...

  • 邓稼先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

  • 邓稼先

    今天晚上看了一场现代京剧《邓稼先》,这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由大连京剧院排演的剧目之一。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之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下】《邓稼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sj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