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湾仔到贝德整整生活了一个月了,除开节假日和有一天去做体检请假外,实际上他到“新家”去了十八天。回头再看看,湾仔从前一段时间哭着挣扎着不想去,反复说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到近阶段偶儿也会冒出几句“不想去贝德”,但情绪没有那么浓了;再到近二天,我送他去贝德临走告别时,湾仔眼睛的注意力开始不在我的身上,可以很容易、自然地说再见,并自己关上门……孩子可谓初步适应了贝德的生活。
现在,湾仔能轻易地叫出六位辅导员的名字,也可叫出一些小朋友的名字。昨晚还在辅导员留给家长的交流薄上看到,湾仔协助老师帮小朋友铺被子睡午觉,小朋友们也帮湾仔脱衣服穿衣服。回家后,湾仔也喜欢跟我们分享贝德里的生活,也会把贝德的生活习惯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就像我们第一天把孩子送到贝德,我们是放心的!
我们为什么选择贝德?
孩子没有出生时,我心里说想都不用想,将来孩子一定去贝德。因为贝德辅导员老师们专业的心理学背景,还有贝德辅导理念,让孩子在生活中“生活”,在经验中“培养能力”——面对生活、承担责任的能力等等,不是一般幼儿园所具备的。
可是当孩子一岁多,开始准备孩子上贝德的事情时,面对往返二个多小时的路程,而且是几年的时间,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这期间,在家附近找个幼儿园的思路也冒出来过。但当我看到自己小区幼儿园的老师,面无表情地带孩子出来做户外活动时,我坚定了要把孩子送去贝德的决心。
因为我知道,贝德辅导员们看着孩子的眼睛是发亮的。
因为我知道,贝德辅导员们是在用心陪伴孩子们的。
因为孩子在贝德,我放心。
湾仔在贝德的点滴
又到了四点半去贝德接孩子的时间,当我走进贝德大家庭,孩子们刚刚吃完点心,看到小朋友们将自己的碗递到一个托盘里,有一个朋友将收拾好的餐具送到厨房里去。湾仔也开始收拾自己的板凳,放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开始换鞋,放鞋回去,拿书包,跟老师、小朋友及在镜子面前对自己告别,都是自己完成。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提醒和协助,真正做到了陪伴孩子成长。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湾仔将自己的拖鞋放回到小鞋柜的时候,他将鞋分别放到了左右二个相邻的格子里。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莎莎老师蹲下来,眼睛看着湾仔说: “湾仔,你看看其它小朋友的鞋是怎么放的。”
莎莎老师边说,边用手指向开放式小鞋柜。湾仔想一会,又看了看,最后自己就把被他“分家”的鞋子带到一个“家里”了,然后冲着我扮一个鬼脸。整个过程老师只是在旁边等待和看着他,让孩子自己想怎么做。
后来我问他,你怎么把“一家子”的鞋子分开放啊!他坏笑到,我喜欢。小家伙很喜欢做不同的尝试。
这几天湾仔回家的路上喜欢跟我们讲在贝德的生活,例如说喜欢哪个老师呀,今天吃了什么呀。其中他反复讲,“我吃完了,请大家慢用。我吃完了,请大家慢用。”说完就很开心地笑,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他说,我们回家后,我们三个人也这样做好不好?他说好!于是,吃饭较快的我开始在吃完时说:我吃完了,请大家慢用。又一项贝德的生活细节在我们家落户了。
我们是六月份决定孩子上贝德,排队等名额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也是我非常赞叹贝德的地方,她不是让孩子们一起进,而是当一个孩子在贝德适应了、流程走顺了,才会收下一个孩子。
在七、八月份的时候,趁着天热,我们开始尝试让湾仔不穿尿不湿,学习自己上厕所。很快就有成效了,湾仔要尿尿和拉便便时会叫我们,但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等上了贝德之后,我们还是跟湾仔穿上了尿不湿,因为考虑到辅导员还要照顾其他的小朋友,如果尿湿了裤子会比较麻烦。
上个星期,我去接孩子回家时,莎莎老师跟我说,她们开始让湾仔不穿尿不湿,培养他自己上厕所,今天就没有穿尿不湿了。回家的路上,湾仔两次说要尿尿,我们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后,顺利解决了小便。
这样的细节让我看到辅导员的用心,而不怕麻烦。毕竟对大人而言,用尿不湿更方便一些,可是,贝德辅导员的很多细节是真正从关爱孩子及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的。
与孩子一起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送,我们制订出早晚的流程。如孩子在什么时间睡觉,前一晚准备好第二天穿的衣服及所带物品,早上吃早饭和出门的时间,走的路线等等,有了流程之后,我们做起来也更清晰和顺畅。
在生活中,我会要求自己守时,比如孩子的接送时间,我都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可是有一天,孩子中途两次要拉便便,耽误了一些时间,晚了几分钟才到贝德。本来很想和辅导员解释原因,但觉察到其实只是自己想要做好,于是作罢。
当我跟孩子告别完后,准备离开时,译霞老师说:“富国老师今天怎么来得晚一些?”
可能她发现我一般比较准时,也关心我们为何来晚了。我就笑了笑,简单说了句,他在路上拉了臭臭的。
有时,想解释是因为怕自己没做好。
带孩子的过程也是照见自己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孩子在贝德,我们放心。
2017年10月18日 于南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