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宁波市各党派目前的办公地点有可能会搬迁,由此我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不由地回想起党派机关历次大搬迁的往事——
我1983年5月由名老中医张沛虬和徐文达共同介绍介绍加入农工民主党时,当时的主委还是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世炤先生。那时所有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共处在一个大院中(苍水街197号),鸟语花香,幽雅僻静。
宁波农工党虽然早在1956年就已经成立,但在这个大院里也仅仅有一小间办公室,阴暗潮湿,位于长廊尽头处,办公人员也只有一位叫周亚平的女同志担任专职,条件甚为艰苦。每逢开会,或者借工商联的房间,或者就在走廊里。经费紧张,每年只有300元活动经费,办公条件地极为简陋,大概是那个年代民主党派组织共同的境遇。
记得我在1985年担任副主委和秘书长不久,上海农工党来了一批同志,我们连招待人家吃饭的钱都没有。只好借工商联的小会议室(小花厅),请来了家住在附近的几个女党员(张洁中等),在青藤环绕的走廊里架起蜂窝炉,给上海同志煮自己做的汤圆吃。由于锅小,人多,加之正是江南最冷的时节,一碗汤圆煮出来,再等下一碗的时候,早已凉透了,根本没有了宁波汤圆味。
党派机关经历了好几次搬迁,第一次搬迁是在1987年3月,新的办公地点还是在苍水街上,只不过是150号了,是一个庭院深深的大宅门。这里曾经是中共宁波市委机关所在地,现在为政协联谊宾馆。
这个大宅院里是楼阁式建筑,甬道很长。党派办公条件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农工党分配到了二楼的半个层面,有5间办公室和1个小会议室,专职人员是3人。可以说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次搬迁是在1996年初夏,因为苍水街要大面积地拆迁改造,所以各党派搬到了位于市中心的中山西路165号。这是一组民国建筑的庭院,虽然陈旧,但古朴幽雅,一些电视剧便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农工党虽然还是在二楼的半个层面,但是人员已经增加到了5人,而且还有了一台本田小汽车,大大方便了调研、考察、社会服务等活动。


第三次大搬迁是在2005年5月8日上午,在党派新大楼门前举行了庄重的升旗仪式,庆祝这个新的党派大楼正式开始办公。各党派市委会机关都搬进了这个位于马园路2号的郎官大厦。郎官大厦高15层,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2003年,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我市各民主党派办公条件,置换郎官大厦作为各民主党派市委会等机关办公用房,并投资1个亿进行装修改造和原住户的迁移。
农工党市委会分在了6楼(整个的层面),每人一间办公室,敞亮、气派。此时,我们专职人员已经是7人了,尽管还是有事多人少的感觉,但比起当年只有1人专职的情况,已经“天壤之别”了。每个机关同志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都配备了台式和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正常的党派活动经费已经达到了63.8万元。从300元到63.8万元,增加了2000倍!在经费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又配备了一辆皇冠轿车。
回想了一下,党派办公地点,由东到西,由北往南,条件愈来愈好,工作质量也日益提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在搬进党派新大楼前夜的,我倘佯在地处闹市区的中山西路上,望着璀璨的15层郎官大厦,心中不胜感慨,赋诗一首以为纪念:
东搬西迁登高楼,留下华章透春秋。
记否花厅共谋新,犹念藤廊同议旧。
参政倾情常短谏,履职尽心善长袖。
日月乾坤无限天,云海苍茫共飞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