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格物致远

格物致远

作者: 伊水文化论坛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03:54 被阅读0次
怀抱古今,畅游天地

✿ 张 铭  

       格,乃规矩,规范也。物,乃人物,事情也。格物,即是在本真自然的框架内遵循一种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致远是指格局远大,胸襟宽、思路宽、眼界宽。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是一个重要概念,其最早出自于礼记 《大学》。

       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格物”就是物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其做法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而自有贯通处。在逐渐积累到豁然贯通的过程中,含有关于人们对认识事物的一些合理观点,这颇符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

       朱熹在程颐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对格物的深度认识论和方法论。认为格物的途径有多种,上至无极、太极,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虫,皆有理,都要去格。

由格物到致知,有一个从积累到豁然贯通的过程。
       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穷尽。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极风云大观,判天地之美、究万物之理。明代王阳明认为格物的着手处,应是体认本心,明“本心”则明“天理”。格物的目的要达到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我认为,格物其实是一种心法,一种智慧,更是反省自我和践行人生的一种能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放大人生格局,拓宽人生境界,让我们在格物致远中体会和领悟一种别样的人生吧。

最是书香能致远

相关文章

  • 格物致远

    ✿ 张 铭 格,乃规矩,规范也。物,乃人物,事情也。格物,即是在本真自然的框架内遵循一种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

  • 格物致知,笃行致远

    你最大的危险并不是失败,而是太安逸。 ———题记 格物致知,笃行...

  • 理想之生活

    广玄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修身养性,格物致知。乐以忘忧,独立自强。自在自得,皆有心发。乐在其中,顺心舒意。 知足常...

  •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文/单诗尧 格局运幄静夜思, 物美丰华时莫迟。 致远广博明慧智, 知行合一写诗词。 注:人总在比较...

  • 宾阳县敷文中学文化建设的建议

    敷文中学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敷文中学教育理念: 致良知 二、敷文中学校训: 格物致知,行稳致远 三、敷文中学校风:...

  • 理念24:绿色教育之绿色生活

    绿色教育九个方面具体体现之其八: 绿色生活:宁静致远;风行如诗;格物入心。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喧嚣、越来越浮躁、越...

  • 手机摄影|中国美术馆之明心惠木木雕展

    “格物致知,明心致远,以雕刀唱梵,营造禪境般若。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明心乃无尽的艺...

  •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么? 格物的格是分辨, 格物的物是事物, 致知的致是努力, 致知的知是明白。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 如何修身

    儒家修身方法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基础,诚意正心是结果。格物致知就是修...

  • 童子格物——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童子格物 ——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试问童子可格物?世间谁人不觉知? 始自童子至圣人,格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格物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d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