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朋友圈,虽然有些人不怎么互动,还是经常在关注的。前两天和一朋友吃饭,聊起《我的前半生》。我说这两天太忙了,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原生态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稿子,一直没动笔。剧中子君,子群两姐妹的婚姻的不幸,根源还是来自于她妈的从小耳濡目染的影响。很多人说,孩子是镜子中的自己 ,大抵如此。我那朋友一个劲地说,期待期待。
母亲的影响,伴随孩子一生说到孩子的教育,其实我也没有多少经验可监,因为我的孩子还小,是不是优秀还没有经过社会的检验,但于我而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是非常认可的。我们中国人推崇讲话含蓄。一些孩子少时身上有很多坏毛病,家长会说:“现在还小,长大了会好的。”,而别人看到这样的孩子,更加会是一种安慰的心态说:“没关系,小孩子小的时候有些毛病很正常,长大了懂事了就会好的。”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这个言论非常可笑。打个比方。小孩子就好比一棵刚发芽的小树,在他刚生长的过程中,你想让他往左长加以固之,他会往左长,你想让他往右长加以固之,他会向右长。而当这颗树长大时,你想让他走或右,已无力为之,只会折了他。所以孩子,少时的行为习惯影响甚至决定其一生。
母亲的影响,伴随孩子一生孩子的成长,我认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0-3周岁。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于他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如果这个时期,你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那是月亮,他便以为是月亮,你说墨水的颜色是白色,他便以为黑色是白色。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应该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小手,小脚等各种感官去探知这个世界,不要给予太多的束缚和限制。3-7周岁,是一个孩子意识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很多人说是3-9周岁)。这个时期的孩子,从对世界到认知转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是非观。中国有个故事叫偷白鲞咬奶头。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特别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一定要明确,而且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引导鼓励让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个阶段是7-13周岁,这是一个孩子性格习惯的定型期,这时期的很多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身上还是会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坏,你只要用心,方法得当,引导合理,还是可以修正的。但过了13周岁,孩子进入青春期,本来就叛逆,这个时候想要纠正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比较难了。特别是想通过外因的力量来改变一个孩子,基本不太可能。除非是内因,也就是说某一天,孩子自己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己想改变。
母亲的影响,伴随孩子一生好,讲了那么多,言归正传 对于《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子群两姐妹,她俩是母亲一手带大的,从小父亲抛弃了他们和小三跑了,可知她妈妈独自带两个孩子相当艰辛,而罗母一直沉浸在不幸的婚姻里唉声叹气,怨声载道,每天都是挑三拣四,对于婚姻有极度的不安全感。而她唯一相信和评判人的标准就是钱。所以,对于两个女儿的择偶标准,只有钱。罗母的逻辑就是,女人靠男人天经地义,找男人是做什么的,就是让他来养的呀。于是,罗子君嫁人之后,就一直靠男人养活,离不开男人。当罗子君的老公执意离婚时,罗母的观点是,能不离就不离,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长期饭票。至于女儿是不是受了委屈,她则不管。当女儿离婚已成定局时,罗母急了,劝女儿,打扮打扮再找个男人嫁了,女人只有依赖男人。而子群,和白光认识应该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母亲和姐姐都嫌白光穷(这评价人钱是第一位己经传递给子君了),极力反对。罗母的很多行为方式本身就有问题,在对待女儿的婚姻上简单粗暴,只看钱,没有好好引导,青春期的少女是很逆反自我的,你们越是反对我就越要和他在一起,所以,子群选择白光,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复她妈妈。
母亲的影响,伴随孩子一生女人变成母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种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是要当好母亲可就不容易了。母亲的言行举止、素质修养以及厚重的人生阅历,对儿女的影响非常大,有些影响也许不是有意或者刻意,但是无形之中,影响常常是潜移默化的。母亲的格局,决定了儿女对这社会的认知度。母亲格局大小,并不取决于是否有文化,而在于是否有着正确的人生观,能否正确引导儿女经营婚姻。格局宽大的母亲,即使自己婚姻不幸,也从不抱怨和唠叨,她们只会努力改变一切,不让女儿步自己的后尘。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爱是最伟大无私的爱,但这种爱更多的是一种传递一种水滴石穿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只有母亲修行好自身,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致每一位伟大母亲,也许辛苦也许不易,但我们还是要用爱,责任,感恩来拥抱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