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若想消除嗔心,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修持自他平等,要懂得:自己喜欢快乐,别人也是;自己不愿受苦,别人也是。如此推己及人,就会知道别人在伤害自己时,也是身不由己,有他的烦恼缠缚,如是便不至于斤斤计较,甚至还祝愿他尽早获得安乐。
如果一个人伤害了自己,不但不斤斤计较,还能祝愿对方安乐,那得多大的菩萨心肠啊!
不过对于我来说,对跟自己关系不近的人比较容易做到不计较,尤其是纠缠不深的,因为伤害就是一瞬间,可能还是无心的。偶尔也会想导致对方如此性格的原因,都是各自因果,自己不在意就没事了。
但对于比较重要的人那就难了。如果发心是好的,但智慧不够,强行去理解对方,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但内心却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或者做了还是有所求,比如我理解你们,你们也要懂得我的付出,最后对自己也是伤害和内耗。
有智慧才能慈悲,不然时间久了,自己的嗔恨心会在某一个节点悄然爆发。
所以在智慧没来时,还是要量力而行,允许自己的我执,允许自己的私心,允许自己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人,允许自己在修行的路上慢慢摸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