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作者: blueband21c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21:38 被阅读0次

    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对概率的直观认识

    •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 取值是客观确定的,不受人的主观意愿影响
      • 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加以检验
    • 越容易发生的事件概率(值)越大,越不容易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值)越小
      •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 ( \Phi ) = 0
      • 必然事件的概率:P ( \Omega ) = 1

    概率论关注的基本问题 如何理解或确定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概率的几种来源

    • 频率 :在一系列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
      • 例:重复掷骰子,得到每个点数出现概率越来越精确的值
      • 例:蒲丰投针实验,重复的次数,得到的\pi值约精确
    • (主观)假设 :依据以往的经验或历史观察的积累形成主观判断(基于某种专家共识提出数学假设)
      • 信念
        • 例:中国足球队有很大概率从世界杯小组赛出线,概率为30%
        • 例:某特大案件被侦破的概率为60%
        • 例:明天股市上涨的概率为70%
        • 例:校运会当天下雨的概率为95%
      • 约定
        • Principle of Indifference(同等无知原则:如果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某种可能性比其他可能性有优势的时候,我们应给予这些可能性同等的主观概率
        • 例:例 抛一枚均匀的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相同
        • 例:将一段木棒任意截为两段,木棒上截点机会均等
        • 例:向某区域投掷一小球,认为小球落在区域内任何点都是等可能的
        • 例:物理学中,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假设每个分子朝任何方向的运动都是等可能的

    James Bernoulli(1654-1705)在著作Arts of Conjecturing(《推测术》、《猜度术》、《推想的艺术》)中,将概率分为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前者来源于某种主观的判断,后者则依赖于某种推理和计算。客观概率又被分为古典概率和统计概率,前者基于先验的主观概率进行推算,后者则需要利用频率加以估计。

    Bertrand's Paradox:在半径为r的圆内“任意”作一弦,求此弦长度l大于圆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sqrt3r的概率p

    三种不同的等可能假设

    解法一:考虑弦的中点在圆内的任意性,则有
    p = \frac { \pi ( r / 2 ) ^ { 2 } } { \pi r ^ { 2 } } = \frac { 1 } { 4 }
    解法二:考虑弦的端点在圆周上的任意性,则有
    p=\frac{AB\text{的弧长}}{圆周长}=\frac13
    解法三:考虑弦的中点到圆心的距离的任意性,则有
    p = \frac { r / 2 } { r } = \frac { 1 } { 2 }

    同一问题有三种不同答案,究其原因在于圆内“取弦”时规定尚不够具体,不同的“等可能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样本空间,具体如下:其中“均匀分布”应理解为“等可能取点”。

    • 解法一中,假定弦的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直径上的点组成样本空间\Omega_1
    • 解法二中假定弦的另一端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圆周上的点组成样本空间\Omega_2
    • 解法三中假定弦的中点在大圆内均匀分布,大圆内的点组成样本空间\Omega_3
      可见,上述三个答案是针对三个不同样本空间引起的,它们都是正确的,贝特朗悖论引起人们注意,在定义概率时要事先明确指出样本空间是什么。

    更多的分析和解释:Bertrand悖论浅析


    概率的公理化

    1. 1902年,勒贝格(H.Lebesgue)的论文《积分、长度和面积》建立了测度论基础
    2. 物体的长度,平面区域的面积都是一种“测度”,具有“非负性”与“可加性”的特征
    3. 研究发现“概率”实际上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也应具有“测度”的特征
    4. 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在测度论基础上建立了概率论公理化体系

    概率的定义
    \mathscr{F}是样本空间\Omega上的事件域,对任意A\in\mathscr{F},若存在实数P(A)与之对应,且满足

    1. 非负性P(A)\geq 0,\;(A\in\mathscr{F})
    2. 规范性P(\Omega)=1
    3. 可列可加性 :对两两不相容的事件列\{A_k\}_{k=1}^{\infty},有
      P \left( \bigcup _ { k = 1 } ^ { \infty } A _ { k } \right) = \sum _ { k = 1 } ^ { \infty } P \left( A _ { k } \right)
      则称P(A)事件A的概率,称\{\Omega,\mathscr{F},P\}概率空间

    注:

    • 概率是定义在事件域上的函数
    • “非负性”和“可列可加性”是测度的本质特征
    • “规范性”并非概率的本质特征,而是一个人为的约定!

    概率的性质

    1. P ( \varnothing ) = 0
    2. 有限可加性 :若A_1,A_2,...,A_n两两不相容,则
      P \left( \bigcup _ { k = 1 } ^ { n } A _ { k } \right) = \sum _ { k = 1 } ^ { n } P \left( A _ { k } \right)
    3. 真差与单调性 :若A\subset B,则P ( A ) \leq P ( B ),且
      P ( B - A ) = P ( B ) - P ( A )
    4. 0 \leq P ( A ) \leq 1
    5. P ( \overline { A } ) = 1 - P ( A )
    6. 加法公式 对任何事件A,B,有
      P ( A \cup B ) = P ( A ) + P ( B ) - P ( A B )

    三事件的加法公式

    三事件的加法公式

    \begin{aligned} P \left( A _ 1 \cup A _ { 2 } \cup A _ { 3 } \right) & = P \left( A _ { 1 } \right) + P \left( A _ { 2 } \right) + P \left( A _ { 3 } \right) \\ & - P \left( A _ { 1 } A _ { 2 } \right) - P \left( A _ { 2 } A _ { 3 } \right) - P \left( A _ { 1 } A _ { 3 } \right) \\ & + P \left( A _ { 1 } A _ { 2 } A _ { 3 } \right) \end{aligned}

    挖补公式
    \begin{aligned} P \left( A _ { 1 } \cup A _ { 2 } \cup \cdots \cup A _ { n } \right) = & \sum _ { i = 1 } ^ { n } P \left( A _ { i } \right) - \sum _ { i \leq i < j \leq n } P \left( A _ { i } A _ { j } \right) \\ & + \sum _ { 1 \leq i < j < k \leq n } P \left( A _ { i } A _ { j } A _ { k } \right) \\ &- \sum _ { 1 \leq i < j < k < l \leq n } P \left( A _ { i } A _ { j } A _ { k } A _ { l } \right)\\ &+ \cdots + ( - 1 ) ^ { n - 1 } P \left( A _ { 1 } A _ { 2 } \cdots A _ { n } \right) \end{aligne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mi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