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个事情真的是消耗精神,坐在电脑前,像在水池里捞鱼,打捞乱麻麻的冒出来的思绪,一个思绪刚刚冒出头来,刚要下手去捞,倏忽一下就跑远了,溅起的涟漪波纹让人屡屡不得的焦躁。
写起来,行笔晦涩,删删改改,如同不能入定的参禅,就是进入不了娓娓道来的平静顺畅的状态。
这次决心了,要写,就不能再丢下了,简书这个app下载好久了,那是上一次我有想法写点什么的时候,我爱人总说我是天赋型的选手,她一个汉语言硕士毕业又工作在教育一线岗位的人对于语言的敏感和丰富还不及我,我只是笑笑,天赋多么贵重的词语,怎么能用在我小小的文艺的心思上。我对于文学追求不过是个情感的调剂。绝没有什么惊才绝艳的天赋,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能有通过这个爱好来吃饭的能力。
我知道我的文字,太枯燥,总想用文字来临摹思想,写着写着就理论起来,论证起来,说教起来。挡不住的。所以在写作中意识到这一点后就觉得扫兴。
我喜欢看故事性很强的文字,不要中规中矩的格式段落,就像聊天一样把一个故事讲的津津有味,短短的,节奏简明,结构清朗,像一份刚出锅的小吃,色彩明艳,气味浓重,趁热一口吃下,还不会给正餐的胃口造成负担。
网络上很多热点都是这样的小作文,没有吟唱一样故作姿态的开头,也没有什么讲究的文法文笔,直抒胸臆,观点明确,再点缀不造作的感情流露,最动人心,读完了事情懂了,写作人的性格,用心也一目了然。有想法在评论区说一嘴,没想法手指一动拜拜你勒。
语言自然清新,情感丰沛,动人处质朴不藏拙,不弄巧。告一段落自成一体。像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吃”是灵魂,会吃,有趣,通俗。
文字有境界,文字有力量,文字有性格,不是人写,是人的品质和它的契合,用自己品味性格去临摹事情思维的抽象。
写到这,思维又断线了。又成了一处断崖,没有涵养出气象,平步出青崖,白鹿接云天。随心所至,自成情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