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快与慢》第23章,【人们之所以经常(但不是总是)承担风险项目是因为他们对成功率过于乐观。(228页)】
直接想到的是,说了一百遍就是不听,这里不仅仅有人类的叛逆心,不仅说者的表达方式可以继续精进,也是因为我们的过于乐观导致。
最先想写的是关于昨天“二过”的事情。
因为没有要求顾客签字,导致自己走到赔偿的角色,有了第一次的惊醒,继续有了第二次的侥幸但是没能躲过。
在昨天,第三次因为没有要求顾客签字,导致现在自己被推到了赔偿的角色。
这里边就是过于乐观的体现,侥幸心理。还有一点,这个损失还是不够惨痛,还是不疼哈。
现在也忽然想明白一件事,也不是不疼,而是没有疼过承认错误的疼。
说多了,这里回归人性的弱点了。
远古时代的群体中,如果我是那个犯错的人,是要被排挤到团队之外的,那独立的个人又很容易受到野兽攻击,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千万不是我错了,千万不能承认我错了,我不承认我错了,在这个团队中我们是每个人少吃一口肉,如果被排挤出去,是别人正常,而我面临死的恐慌。
所以这个损失之痛并不足以痛过死亡之痛,所以我要继续侥幸的犯着同样的错误。
这样一写出来,我现在不再是对于犯错的他的指责,而是心疼,这样的心理,正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来写来思考的好处啊,这心里的坎儿算是整明白了,放下批评指责,才回复平静的心情,也正是慢慢提升他安全感的方法。
越指责他越不安全不是。如果继续批评指责,反而更是增强他对于安全感的强烈需求,这也是叛逆的外在表现了吧。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书中标题),不仅仅是把这条建议去传递给他,更多的是用在自己身上。
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