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不完整的文章,无实例,无结构,也无套路,当然也无主题思想。
不写“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种调的。
不写“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种调的。
以后也不写“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种调的。
只是写了几个身边人当下给我的印象,留住他们好看的剪影。
1.
刚刚和一位朋友聊天,末尾发了条消息:感谢有你。这么正能量又矫情的情感突然之间充沛奔腾了,没办法。
我是那种敏锐又大条,热情又慢热,懂一些进退但不愿意处理进退,连左脸和右脸都长得不一样的矛盾人,所以觉得苦了我的朋友,就煽情一下。
之所以从朋友这个话题入手,是因为前些天认识一位姑娘,我觉得她是珍品。
观察一个人如何对待其信任的朋友,差不多就可以管中窥豹窥出其部分为人如何了,我一直觉得是这样。
我所看到的这位姑娘,是位耿直异常的姑娘,她讲话直线不带拐弯,温和又绝对的守着自己的阵地,同时又立场分明爱憎清晰的保护着她的朋友。
看过那种边审视质疑着对方的灵魂,但又边根据大环境估量拿捏着自己利益得失的友情,也看过那种把对方视为自己软弱无助和痛苦回忆的培养皿,在相怜中相爱的友情,这些友情类型很普遍,都属于正常社会关系。
而我认识的这位姑娘,正气又硬朗,她和她朋友相互之间的扶持和斗嘴都散发很清新的生命力,在琐碎的日常和不重复的日子里,犟嘴都显得挺和谐,温情的也不粘不腻,清清爽爽。
2.
因为某种原因,我体验了一把作为小学四五年级语文老师的身份(就在我画画的这地儿)。
我的上任“前辈”将最开始的准备工作理的非常清晰,因此我代课的过程比想象中的略微顺利。但是我知道,我一直在各种摸索和找平衡中。
在这代课的过程中,我翻阅“前辈”的备课资料,让我联想到之前工作时时常需要准备的rundown执行表,暗暗惊叹她是个几乎患有“强迫症”的事业型美女。
通过她的备课资料、雷厉风行的举止和不失教养的谈吐,觉得她身上有我很向往的理性特质:思路清晰,板块分明,结构通畅。同时她也有意将这些特质植入学生的行为和思考中,培养他们自律主动和结构化思考的习惯。
让我愈加喜欢的是,她柔软细腻。
事例就不举了。
不想成为软趴趴无主见的女人,也不想成为那种满脸钢筋满心水泥的女人,就她这样的,很喜欢。
3.
我身边有一位藏族小伙子。
胖胖的,帅帅的,长得很像印度人,他中文不是很溜,时常说出如“鸟生鸡蛋”和“露浴沐”这种搞笑的段子。他性格明媚,脸黑有光芒,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的家乡海拔高而离太阳更近有关。
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汉人族群中生活多年,但他却依然保留着藏族人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喜欢唱歌跳舞的习惯。
只要有他歌声出现的地方,会感觉空气被生生的撕开了一道口子然后抛撒了几道阳光出来;只要他那胖胖的壮壮的身躯灵活的舞动起来,会感到连大气压都变得温柔活力了。
我性格这么沉静的人,跟他玩起来也是神经病一枚。
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他的兄弟们情深义重,像极了他们高原上的水,清澈纯净,像我种超智能情感过滤器,对他这种秉性也是没得挑了。
他从高原来,他还是记得他从高原来。
他会不会是那个,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中的“少年”,我希望他能一直快乐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