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作家
寿光记忆‖聊一聊纪国、纪台、纪城及“古纪城旧貌图”

寿光记忆‖聊一聊纪国、纪台、纪城及“古纪城旧貌图”

作者: 卜祥山 | 来源:发表于2022-01-20 12:42 被阅读0次

    寿光城南三十里有纪台镇,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传说……厚重的剪不断!挖不透!

    嘉庆寿光县志记载,寿光有“十城九台”,(不止)“十城九台”之中,纪台这个地方有纪城和纪台,一下子占了俩!

    说到了纪城、纪台,就不得不说纪国,纪城、纪台是纪国的一部分,纪城是纪国的都城,纪台是纪王修炼的场所。(台上建有纪候精舍)

    纪国始于商,周灭商,纪国臣服于周,至春秋,齐国渐强,纪归齐。

    纪国的地盘在当时来说也不算小,大体相当于现在的青州寿光昌乐临朐的面积吧?纪国的“首都”就建在现在的纪台镇区附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纪城”、“纪国故城遗址”。

    关于“纪城”民国寿光县志记载:“纪城在今县城南二十五里 弥尧二河之间 春秋纪国之都城也 ……”

    “纪台”也有记载:“纪台在今县城南二十五里 水经注云 巨洋水经剧县故城西 古纪国也 城之北有台 台西有方池即此 郑樵云台高九尺 山东旧志云高四丈 上有神祠 祠左有纪侯精舍 清乾隆中 村人挖土曾与台下得纪侯钟一具……”

    另外,有关纪城、纪台的记述,纪城西南安家庄的寿光才子安致远也写了不少,比如“邑人安致远纪台新修山门碑记”,“纪台讌游记”,“邑人安致远纪侯台上望西山晴雪即事”,安致远的儿子写了“安蒖纪台览古赋”……

    安致远在写《青社遗闻》时,把自己居住的位置一般都是写“予家纪城南”,自己的文集也以“纪城”之名冠之,如《纪城文稿》。

    安致远老先生奇闻异事记了不少!去世后葬在了纪城正南,左尧右弥,背靠纪城,老先生倒是不孤独。

    虽说纪侯在春秋时“大去其国”,此后也几易其名。但是纪国故城的规模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变化的只是新旧建筑的更替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最后只剩下了故城遗址和一方土台。

    现在,遗址和土台都成了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文物,纪国故城遗址出土了不少!最具代表的就是纪侯钟以及“铜洗”“铜鼎”,“甗”,“香薰炉”……

    除了文物,我发现纪台人的语言也能体现一种历史的久远,比如吃,我们发音是chi,纪台人是qi或ji熟悉繁体字的朋友可能会说吃与喫的区别是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区别,而且标注的发音都是chi,对于现代汉语及通用规范汉字来说,似乎是这样,似乎又不一样!并不是简体繁体这么简单,真正用于吃饭、吃食上时,“喫”才是真正的吃。如此说来,纪台人所说的“喫饭”(qi(ji) fan)也是一种古语的传承,以前我一直认为纪台人说话是“绞舌子”,现在看来,我才是真正的老土。

    你喫饭(qi (ji)fan)了吗?

    纪国故城面积不小!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由内城和外郭组成。我大体算了算,纪国故城的面积比寿光古县城还要大!寿光城墙一圈才三里多点。

    纪台往南十里是昌乐尧沟,尧沟不是村名,听说尧沟是由十几个村庄组成的,不知道古时的尧沟有没有城墙,如果有,把十几个村庄围起来那得是多大的城池……

    由于村庄规划及镇区扩张等原因吧,纪国故城的地上遗迹现在也仅存一段土墙和一方土台,纪城旧貌也只能从长者的叙述中想象它曾经的繁盛,曾经的过往,曾经的沧桑了……

    纪西刘村的刘凤英老人今年快八十了,有着绘画功底的她、凭着记忆绘制了一幅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古纪城旧貌图”。通过绘画展现了七十年前的纪城旧貌,内城东西南北四门俱全,外城城门遗迹可寻。城内有阁,台上有庙,有集市有学校。

    这幅“古纪城旧貌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幅画,而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至于色彩、手法已经不重要了……

    画中有历史、有故事、有内容、有真相!

    足矣……

    (寿光老卜支持原创。照片由寿光文史学者董敬斋及寿光新能源协会会长张子兴提供。)

    刘凤英老师绘制的“古纪城旧貌图”

    刘凤英展示、讲解她绘制的古纪城旧貌图

    董敬斋老师正在编写纪台镇志,今年夏天他专门采访了刘凤英老师。

    左:老卜右:张子兴。张子兴老家纪台,也是纪国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寿光记忆‖聊一聊纪国、纪台、纪城及“古纪城旧貌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sj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