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月(二十六)西蒙诺夫和赫尔曼·沃克

正月(二十六)西蒙诺夫和赫尔曼·沃克

作者: 季孟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22:27 被阅读0次

    喜欢军事,所以喜欢战争文学。就时代而言,更加喜欢二战的战争文学,其中最喜欢的两个著名作家,一个是苏联的西蒙诺夫,另外一个是赫尔曼·沃克。前者最著名的作品是卫国战争三部曲,分别为《军人不是天生的》、《生者与死者》以及《最后一个夏天》。赫尔曼·沃克的最著名作品是《战争风雨》和《战争与回忆》系列,还有一部文学爱好者和戏剧爱好者比较喜欢的《凯恩舰哗变》。在人艺不断上演的经典剧目《哗变》,就改编自沃克的这部作品。

    西蒙诺夫和沃克的作品(除了《凯恩舰哗变》之外)有个共同特点,全景式地描述二战的战斗进程。但是描述的经纬度有所不同。西蒙诺夫的三部曲描绘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从战争爆发当天起,一直延续到1944年夏秋的白俄罗斯战役。苏联军事文学当中一直有“战壕真实”和“司令部真实”两种说法。“战壕真实”反映的是战场作战、士兵和下级军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生活;“司令部真实”当然就涉及到高级指挥员的作战指挥、军事艺术的发挥等等。

    西蒙诺夫作品中两者都具备。描写的场景细节很丰富很有特点。比如说,在一次反击进攻之前,部队进行了一次实弹演习。某个迫击炮班的班长莫名其妙地使用了简装药的迫击炮弹,结果把到前线视察的副师长给炸死了。这种细节上的表述可比我军指挥员手一挥大喊“冲啊”这种粗线条要真实太多了,因为它真实地表达了战场上的真实而且一般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在“司令部真实”的表达上面,西蒙诺夫观察到的司令部位于集团军和方面军之间,没有上升到最高统帅部,但已经很不错了。我在读《最后一个夏天》时,基本上把它当作一次组织大型战役的教科书来看的,里面包括了进攻队形,重点进攻方向的组织,火力的配备,后勤的组织,补给和救助,指挥员之间的互动等。我从未见到有相关的表述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这是西蒙诺夫的独特之处。

    西蒙诺夫在整个卫国战争当中一直是一名战地记者。观察战争并活下来,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比罗伯特·卡帕要强很多。他出没于前线和指挥部,熟悉和结交了大批指挥员。当然,著名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也因此给西蒙诺夫戴了一顶绿帽子。就文学价值来说,西蒙诺夫的作品比不过赫尔曼·沃克。他比沃克的长处在于,他的观察是非常细微的,就像一部战场显微镜。

    沃克在二战中在一艘美军驱逐舰上服役,这是他能够写出《凯恩舰哗变》的主要原因——小说里反映了非常纯粹的普通美国海军军人的服役生涯。《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实际上是一个系列,起点位于1939年的二战爆发几个月前,终点在二战结束后几个月。反映的内容涉及除中国战场之外的所有战场,主要焦点集中在太平洋海战和苏联战场,以及纳粹德国内部。作品反映了如此广阔的空间,难得的是基本上没有散焦,可见作者强大的组织和叙事能力。当然,由于他本人服役于海军,对陆地战场主要凭借各种信息加以构建,所以细节真实性略逊于西蒙诺夫。

    两人对战争的认识的高度几乎是一致的,也是非常主流的。两人高度认同二战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对于战争所天然具有的悲剧性也同样理解而且并不逃避。《战争风云》的男主角维克多·亨利经历了大儿子牺牲,小儿媳几乎命丧奥斯维辛以及自己因为奔波战场而最终与发妻离婚的悲剧。《军人不是天生的》主角谢尔皮林在战争中经历妻子病逝,养子牺牲,最后他自己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牺牲。

    使人对着两人作品感到欣赏和喜欢的是,书中有足够的明确的战斗全景和细节描写,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白俄罗斯战役、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等等,情节描写精彩有趣,耐人寻味,同时,他们的作品当中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对胜利的渴望和自信,以及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气概。

    在当代的许多战争文艺当中,“反战”是许多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但是也带来了“无论如何再也不要战争”这种庸俗的反战思想。阅读西蒙诺夫和沃克的作品,或许会明白战争本身的悲剧根源以及存在的历史逻辑——有时候不是你要不要战争的问题,而是你面对战争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月(二十六)西蒙诺夫和赫尔曼·沃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at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