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来自丹麦的图画书大师马特斯·乐顿的反讽杰作,故事悬念重重,画风明艳,不断地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用小夸张、小幽默,带来大想象、大智慧。
阅读前绘本情节概览与准备:
有一位夫人,她带着小鳄鱼上街购买食物。一路上,他们遇到了鸭子、小猫、小狗、大象,一个小男孩和帽子先生。路上的遇到的动物和人离奇不见了,而鳄鱼的体型也奇怪的越来越大。原来,是鳄鱼把他们都迟到肚子去了。
在阅读前,可以准备一些3D图画,如隐藏在真实水水果中的3D水果图画,和孩子一起站在不同角度去观察、去发现,去启迪孩子思考……
一、阅读人群:2-4岁:
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作者用裁剪拼贴的工艺创作,讲前后也无缝衔接,利用新奇性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从而间接鼓励孩子去自己动手,去尝试裁剪拼贴。此外,故事开放式的结尾,而直接去鼓励孩子动手,去动手拯救被鳄鱼吃掉的动物和人。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用一些破旧的报纸、破布等,根据一些已有的形状图画和孩子一起创作,再次创造,以此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信心。
2.帮助孩子多方面、多角度的认知事物
在“夫人”眼里,鳄鱼是可爱的善良的,其他动物都是“危险”的,嘎嘎叫的鸭子太吓人了;猫咪会吐口水,还会抓人;小狗会咬人……事实上所有的动物真是这样吗?鳄鱼真是善良吗?鸭子吓人吗?
猫咪会吐口水吗……孩子的认知、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听信一家之言,长期的片面地局限的认知方式,很容易印象孩子的思维模式。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通过不同的方面角度来认知事物,如认知猫咪,家里的猫咪,老鼠眼里的猫咪,狗狗严重的猫咪是什么样子的呢?
3.启发想象
绘本中,每一个情节、台词都是开放式的,都能启发孩子去思考……如,扉页鳄鱼站在沙发(凳子),鳄鱼不是住在河流吗,怎么站在沙发上呢?如绘本中常出现的“小鳄鱼才不怕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想,为什么小鳄鱼不怕呢?
再如,绘本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动物的离奇不见,可是他们为什么突然间不见呢?再如,帽子先生带着大象上街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大象逛街会是怎样有趣的情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经历去抓住细节,去引导孩子发现,去启发孩子思考……
二、阅读人群:4-6岁
1.学会辨别危险,培养安全意识
如果“鳄鱼”象征的危险,那从安全意识方面来讲,几乎每一个人都需要提高辨别危险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夫人”没有意识到鳄鱼的危害,不仅饲养鳄鱼,还带上借,带上也没有管理(栓住)好,导致了鳄鱼吃掉了很多的人和动物;而安德森太太、小汤米、帽子先生,面对危险的鳄鱼是,不但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在绘本中,需要大人为孩子提出这一层的象征意义,帮助孩子去辨别危险;
也可以改变故事结尾:最后“鳄鱼”太饿了把“夫人”也吃掉了,并询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2.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
如果,鳄鱼只是鳄鱼的话,或者比作一幼儿的话,整个故事他并没有任何地方做错;作为鳄鱼(猎手)它需要捕猎进食;作为一个幼儿,他并不能很好地认知自己的本能和欲望、以及行为,意志力、辨别力、自控力都相对缺乏,甚至很多行为是受到情绪的操控……
因此,面对小孩的种种“错误”行为,一方面,作为大人的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和分析。此外,在绘本中,在“夫人”眼里,她只看到了其他动物的缺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这点,去帮助孩子正确地认知自己,他人,塑造良好的品德。
3.科学、思辨的认知事物
关于鳄鱼的眼泪,在西方的传说中,鳄鱼在进食前会流下虚伪的眼泪。而鳄鱼流泪,根本不是伤心,而是在润滑自己的眼睛。
当鳄鱼在陆地上时,瞬膜就被用来滋润眼睛。绘本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绘本中“吧啦”声,是鳄鱼吃东西发出的,因为鳄鱼不会嚼碎食物而是直接吞掉;
再如,“夫人”说自己的鳄鱼没有危害,可事情真是如此吗?对4-6岁儿童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已有很大提升,因此需要们帮助他们养成科学地、思辨的认知事物的习惯。
4.思维创想、鼓励改变和创造
在故事的结尾,作者给读者做出了明确的提示,鼓励孩子利用剪刀,剪开鳄鱼的肚皮,拯救大家,在利用针线去缝住鳄鱼的嘴巴,既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但也能让鳄鱼以后不会吃掉跟多的人。但是,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把鳄鱼的嘴巴缝上了,那鳄鱼就吃不了东西了,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
结语
且不论“夫人”是否鳄鱼的所为,但,正是她的只有宠物是最好的这种过分宠爱心理,以及对鳄鱼的过渡放任,导致了鳄鱼一而再、再三的犯错!
就像绘本封面所言,“你看到的,你想象的,可能都不是真实的,因此,你需要敏锐的双眼,更需要明澈的双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还需要看看我们所在那个纯真世界做造成的投影,因为有时候,限制孩子翱翔天际的,或许正是我们以为的不经意。
网友评论